栎:木名;樗:俗名“臭椿”。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无用的人。
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结球形坚果,叶可喂蚕;木材坚硬,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称“麻栎”、“橡”;通称“柞树”。
〔~阳〕地名,在中国陕西省。 (櫟)
〔~树〕即“臭椿”。 〔~蚕〕一种蚕,幼虫绿色,有白色黏粉,成虫灰白色,幼虫吃樗叶、蓖麻叶等。亦称“椿蚕”。 〔~蒲〕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像后代的掷骰子,后亦作为赌博的通称。 〔~栎〕喻无用之材,亦作自谦之辞。亦称“樗材”。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料。教(jiào )~。素~。题~。就地取~。 能力,资质:~干(gàn )。大~小用。因~施教(jiào)。 棺木:寿~。
《集韻》胡化切《正韻》胡挂切,𠀤音畫。 《說文》木也。以其皮裹松脂。或从木蒦。 又《唐韻》作㯉。丑居切《集韻》《韻會》《正韻》抽居切,𠀤音攄。惡木也。 《詩·豳風》采荼薪樗。 《陸璣疏》樗,樹及皮皆似漆,靑色,葉臭。 《莊子·逍遙遊》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不中規矩。 《唐本草》椿、樗二樹形相似,樗木疎,椿木實。 《蘇頌·圖經》椿葉香,可啖。樗氣臭,北人呼爲山椿,江東人呼爲鬼目。 《集韻》从虖从慮,義同。 又樗里,地名。 《史記·索隱》甘茂居渭南隂鄕之樗里,號樗里子。 又《爾雅·釋蟲》莎雞謂之樗雞。 又《集韻》通都切,音瑹。惡木也。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材』《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𠀤音才。 《說文》木梃也。徐曰:木勁直堪入於用者。 《孟子》材木不可勝用。 又《周禮·地官》委人掌斂疏材。 《疏》材是木實,榛栗之屬。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五材:金、木、水、火、土也。 又六材:木工、金工、皮工、設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也。 又《太宰之職》百工飭化八材:珠、象、玉、石、土、金、革、羽也。 又與才同。 《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又與財通。 《孟子》有達財者。 又質性也。 《中庸》必因其材而篤焉。 又《集韻》昨代切,音在。材具也。 又叶前西切,音齊。 《劉向·列女傳》妻往說公,陳其幹材,列言勞苦。公遂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