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孤伎薄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ēn gū jì báo
成语注音 ㄍㄣ ㄍㄨ ㄐ一ˋ ㄅㄠˊ
成语简拼 ggjb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日晏途绕,块然自丧,加以无良,根孤伎薄,既同冯衍负困之累,复抱相如痟渴之疾。”


成语典故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南朝 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日晏途绕,块然自丧,加以无良,根孤伎薄,既同冯衍负困之累,复抱相如痟渴之疾。” 并列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南朝宋·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日晏途绕,块然自丧,加以无良,~,既同冯衍负困之累,复抱相如消渴之疾。”△常用于谦逊,也描写弱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植。~茎。~瘤。~毛。~雕。须~。块~。扎~。叶落归~。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底。~基。墙~儿。 事物的本源:~源。~由。~本。知~知底。 彻底:~除。~究。~治。 依据,作为根本:~椐。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筷子。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 古同“辜”,辜负。

技巧,才能:~痒(人擅长某种技艺,一遇机会,急欲表现,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亦作“技痒”)。~俩(liāng )。 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奔走的样子,如“鹿斯之奔,惟足~~”。

厚度小的:~片。~饼。 冷淡,不热情:~待。 味道淡:酒味很~。 土地不肥沃:~田。

义同“薄”(báo),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轻微,少:~礼。~产。~命。~寒。~酬。菲~。 不庄重,不厚道:~夫。~幸(负心)。~情。轻~。刻~。 轻视:鄙~。厚今~古。 不充实,不坚强:~弱。 迫近:~近。~暮(傍晚)。日~西山。 同“箔”,帘子。 姓。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痕切,音跟。 《說文》木株也。 《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又《廣韻》根,柢也。 《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 《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又《博雅》始也。  又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又金根,車名。 《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又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 《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又竹根,杯名。 《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又雲根,山名。 《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又姓。 《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又叶經天切,音堅。 《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孤』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 《說文》無父也。 《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 《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又窮民之一曰孤。 《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又王侯謙稱。 《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 《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又官名,三公之次也。 《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 《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又凡孑處亦曰孤。 《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又《玉篇》特也。 《書·禹貢》嶧陽孤桐。 《註》特生之桐也。  又《集韻》負也。 《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又獨孤,複姓。 《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伎』

《集韻》《韻會》𠀤巨錡切,音芰。伎巧。 《老子·道德經》多人伎巧。  又伎倆。 《史記·馮驩傳》無他伎能。 《揚子·法言》通天地而不通人曰伎。 《又》淳于越可謂伎矣。 《註》伎,才也。  又《廣韻》巨支切。與跂通,足多指也。  又舒貌。 《詩·小雅》鹿斯之奔,維足伎伎。 《註》宜疾而舒,留其羣也。

『薄』

《唐韻》傍各切,音泊。林薄也。 《楚辭註》林草不交錯曰薄。 《揚雄·甘泉賦》列新雉于林薄。 《註》草叢生曰薄。  又簾也。 《禮·曲禮》帷薄之外不趨。 《史記·周勃世家》勃以織薄曲爲生。 《索隱曰》織蠶薄也。  又厚薄。  又少也。 《詩·周南》薄澣我衣。  又聊也。 《詩·周南》薄言采之。  又輕也。 《前漢·董仲舒傳》愍世俗之靡薄。  又嫌也。 《前漢·張安世傳》薄朕忘故。  又《揚子·方言》勉也。秦晉曰釗,或曰薄。故其鄙語曰薄努,猶勉努也。  又《博雅》薉也。  又集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奄薄水渚。  又《史記·蘇秦傳》心搖搖如懸旌,而無所終薄。  又被也。 《書·益稷》外薄四海。  又水名。 《山海經》蟲尾之山,薄水出焉。  又姓。 《史記·外戚世家》薄太后父,吳人,姓薄氏。  又亭名。 《後漢·郡國志》滎陽有薄亭。  又草名。薄荷,見荷字註。  又通亳。 《禮·郊特牲》薄社北牖。 《註》殷社。 《荀子·議兵篇》湯以薄,武以鎬。  又迫各切,音博。廹也。 《易·說卦傳》雷風相薄。 《左傳·僖二十四年》薄而觀之。  又迫晚曰薄暮。  又侵也。 《荀子·天論篇》寒暑未薄而疾。  又匹各切,音粕。 《詩·齊風》載驅薄薄。 《傳》疾驅聲也。  又薄革切,同欂。壁柱也。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又《唐韻古音》讀蒲。《書》序:成王旣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左傳》《史記》作薄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