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弧蒿矢


   谓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āng hú hāo shǐ
成语注音 ㄙㄤ ㄏㄨˊ ㄏㄠ ㄕˇ
成语简拼 shh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传·刘昆》:“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


成语典故

同“悬弧射矢”。蒿,蓬蒿。《后汉书.刘昆传》:“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 见“桑弧蓬矢”。《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以射菟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 姓。

古代指木弓:桑~。~矢。弦木为~。 圆周的任意一段:~形。~线。~度。电~。~光。

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如丝状,有特殊的气味,开黄绿色小花,可入药(亦称“青蒿”、“香蒿”):~莱(杂草,喻草野百姓)。 气蒸出的样子。 消耗。

箭:流~。弓~。有的(dì)放~。~镞。 誓:~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正直:~言(正直的言论)。 陈列:“公~鱼于棠”。 施布:“~其文德”。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同“屎”,粪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桑』

《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𠀤顙平聲。 《說文》蠶食葉。 《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 《典術》桑箕,星之精。 《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愛蠶食也。 《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夏取桑柘之火。  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 《書·禹貢》厥篚檿絲。  又其材中弓榦。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又台桑,地名。啓所生處。 《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又空桑,山名。 《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又桑林,樂名。 《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又桑扈,鳥名。 《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又姓。 《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又複姓。桑丘、庚桑。𠭨,籀文桑。

『弧』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狐。 《說文》木弓也。从弓,瓜聲。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 《吳錄》揮觀弧星始制弧。 《易·繫辭》弦木爲弧。  又張旗弓也。 《禮·明堂位》乗大輅,載弧韣旂。 《註》弧,旌旗所以張幅也。 《疏》弧以竹爲之,其形爲弓。 《周禮·冬官考工記》弧旌枉矢。 《註》弧,以張縿之幅。 《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曰弧旌也。  又星名。 《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 《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 《註》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懷遠。  又主備盜賊之知姦邪者。  又《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弓爲弧。  又蝥弧,旗名。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短弧,蟲名。 《前漢·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謂之短弧。 《註》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又《類篇》汪胡切,音汙。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揉輈,欲其遜而無弧深。 《註》弧讀爲汙。

『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高切,好平聲。 《說文》菣也。 《詩·小雅》食野之蒿。 《傳》蒿,菣也。 《禮·月令註》蒿亦蓬蕭之屬。 《爾雅·釋草》蘩之醜,秋爲蒿。 《註》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通呼爲蒿。 《陸佃·詩疏》蒿,草之高者。  又焄蒿,氣蒸出貌。 《禮·祭義》其氣發揚于上,爲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  又耗也。 《楚語》使民蒿焉。  又《莊子·騈拇篇》今之君子蒿目而憂世之患。 《註》蒿易棲塵,喩君子眯眼塵中也。  又地名。 《穀梁傳·桓十五年》公會齊侯于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蒿氏。 《註》見《姓苑》。  又《韻會》呼侯切,讀齁。 《易林》堅冰黃鳥,常哀悲愁。不見白粒,但見藜蒿。  又《篇海》與藳同。◎按蒿名類甚多,《正字通》載簍蒿、薌蒿等,今皆刪去。詳蔞、薌等本字註。

『矢』

《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 《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 《宋衷云》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 《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矢。 《爾雅·釋詁》矢,弛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 《易·繫辭》剡木爲矢。 《書·顧命》垂之竹矢。 《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矢,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 《虞書序》臯陶矢闕謨。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詩·大雅》無矢我陵。 《傳》矢,𨻰也。 《箋》猶當也。 《正義》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 《書·盤庚》出矢言。 《詩·衞風》永矢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 《易·解卦》得黃矢貞吉。 《詩·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 《詩·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 《禮·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矢。 《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