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源见“桑榆”。夕阳斜照桑榆时的黄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宋 胡宿《乞杨安国改官奏》:“安国授经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见“桑榆晚景”。元·尚仲贤《柳毅传书》1折:“教子攻书志未酬,~且淹留。”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 姓。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荚。~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暮景。 姓。
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气。~色。日~途穷。~鼓晨钟。 晚,将尽:~春。~年。~节。~齿(晚年)。
环境的风光:~色。~致。~物。~观。~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深。 情况,状况:~象。~况。年~。 佩服,敬慕:~仰。~慕。 高,大:~行(xíng )。 姓。
古同“影”,影子。
《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𠀤顙平聲。 《說文》蠶食葉。 《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 《典術》桑箕,星之精。 《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 《註》愛蠶食也。 《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夏取桑柘之火。 又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 《書·禹貢》厥篚檿絲。 又其材中弓榦。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又台桑,地名。啓所生處。 《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又空桑,山名。 《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又桑林,樂名。 《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又桑扈,鳥名。 《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又姓。 《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又複姓。桑丘、庚桑。𠭨,籀文桑。
『榆』〔《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𤅵以滑之。〕 謹照原文兔改免。
『暮』《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故切,音慕。本作莫。 《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 《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 《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 《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景』《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𠀤音警。 《說文》光也。 《釋文》景,境也。明所照處有境限也。 又《爾雅·釋詁》景,大也。 《詩·小雅》以介景福。 《箋》受大福也。 又《詩·小雅》景行行止。 《箋》景,明也。 又《詩·小雅》景行。 《朱傳》大道也。 又《博雅》景景,白也。 《篇海》韶也。 又像也,慕也,仰也。 又《詩·鄘風》景山與京。 《傳》景山,大山。 又山名。 《詩·商頌》景員維河。 《朱傳》景,山名,商所都也。 又衣也。 《儀禮·士昏禮》婦乗以几,姆加景。 《註》景之制如明衣,加之以爲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景亦明也。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晴而見景星。景星者,德星也。 又風名。 《史記·律書》景風居南方。景者,言陽氣道竟。 又姓。景差,見《史記·屈原傳》。 又《廣韻》《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𠀤音影。物之隂影也。 《詩·邶風》汎汎其景。 《疏》汎汎然見其影之去往而不辨。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灋測土深,正日景。 《釋文》景本或作影。 《佩觽》形景爲影,本乎稚川。 又《韻補》叶舉兩切。 《夏侯湛·抵疑》黎苗之樂函夏,若遊形之招惠景。叶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