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苑隋堤


   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与 隋炀帝 开 运河 所筑的大堤。后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 唐 韩琮 《杨柳枝》诗:“ 梁苑 隋 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 汉 宫。”参见“ 梁苑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áng yuàn suí dī
成语简拼 lysd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与 隋炀帝 开 运河 所筑的大堤。后以“梁苑隋堤”为吟咏历史胜迹之典。 唐 韩琮 《杨柳枝》诗:“ 梁苑 隋 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 汉 宫。”参见“ 梁苑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栋~。~上君子(指窃贼)。 桥:桥~。津~(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山~。车~。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姓。

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的花园:鹿~。御~。~囿。 学术、文艺荟萃之处:文~。艺~。学~。 姓。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古代祭祀用的残肉和残食:“既祭,则藏其~”。 同“堕”,垂落。

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河~。海~。~岸。~坝。~防。~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梁』

《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 《說文》水橋也。 《禮·月令》孟冬謹關梁。 《詩·大雅》造舟爲梁。 《爾雅·釋地》梁莫大于溴梁。  又石絕水爲梁。 《詩·衞風》在彼淇梁。 《禮·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又魚梁,水堰也。堰水爲關空,承之以笱,以捕魚。梁之曲者曰罶。 《詩·齊風》敝笱在梁。 《小雅》胡逝我梁。  又《爾雅·釋地》隄謂之梁。  又屋脊柱曰棟,負棟曰梁。 《爾雅·釋宮》楣謂之梁。  又冠梁,冠上橫脊也。 《漢大官令》冠兩梁。  又陸梁。 《揚雄·甘泉賦》帶干將而秉玉戚兮,飛蒙茸而走陸梁。 《註》陸梁,亂走貌。  又跳梁。 《莊子·逍遙遊》貍狌東西跳梁,中于機辟。  又彊梁。 《金人銘》彊梁者不得其死。 《後漢·禮儀志》神名,能食鬼。  又大梁,西方之宿。 《爾雅·釋天》大梁,昴也。  又州名。 《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又國名。周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陽,是謂梁伯。  又大梁,地名。 《史記》魏惠王徙治大梁。  又山名。 《詩·大雅》奕奕梁山。  又呂梁,水名。 《莊子·達生篇》孔子觀于呂梁。  又都梁,香草名,澤蘭也。 《荆州記》都梁山下生蘭草,因以爲名。  又姓。 《廣韻》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周梁鱣,漢梁鴻。複姓,梁丘、梁由。

『苑』

《唐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𠀤音婉。 《說文》所以養禽獸也。 《周禮·地官·囿人疏》古謂之囿,漢謂之苑。 《前漢·高帝紀》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註》養禽獸曰苑。 《白虎通》苑囿所以在東方,謂養萬物。東方,物所生也。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高苑侯丙倩。 《索隱註》縣屬千乗。  又善苑,國名。見《洞冥記》。  又《莊子·天地篇》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濵。 《註》苑風,扶搖大風也。  又書名,如《文苑》《類苑》》《藝苑》《說苑》之類。  又宮室名。如內苑、禁苑、西苑、南苑之類。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句曲九星,二曰天苑。  又藥名。蕀苑,遠志也。見《博雅》。  又《集韻》《韻會》𠀤紆願切,音怨。 《周禮·地官》禁山之爲苑。劉昌宗讀去聲。 《左思·吳都賦》遭藪爲圃,値林爲苑。異荂蓲蘛,夏曄冬蒨。  又《類篇》于袁切,音鴛。人姓。 《左傳》苑何忌,齊大夫。 《魏志》渤海苑康。  又音鬱。 《詩·小雅》我心苑結。 《箋》苑,猶屈也,積也。 《釋文》音鬱。  又《正韻》委粉切,讀如蘊。義同。  又苑、菀互通。 《前漢·百官表》牧師菀令。 《晉語》人皆集于苑。  又《韻補》叶音氳。 《詩·秦風》蒙伐有苑。 《註》苑,文貌,讀平聲,叶上羣韻。

『隋』

《唐韻》徒果切《集韻》杜果切,𠀤音惰。 《說文》裂肉也。从肉从隓省。  又《玉篇》落也。 《詩·衞風·其黃而隕傳》隕,隋也。 《釋文》隋,又作墮,唐果反。  又《玉篇》懈也。  又《廣韻》他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𠀤音妥。 《廣韻》裂肉也。 《集韻》埋祭餘也。  又《正韻》圜而長。 《詩·豳風·破斧傳》隋銎曰斧。 《釋文》徒禾反,又湯果反。形狹而長也。 《禮·月令·穿竇窖註》隋曰竇,方曰窖。 《疏》隋者,似方非方,似圓非圓。 《禮·器大夫士𢮁禁註》如今方案隋長局。  又《史記·天官書》廷藩西有隋星五。 《註》南北爲隋。隋,垂下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旬爲切,音隨。 《廣韻》國名。本作隨。 《左傳·桓六年》漢東之國,隨爲大,漢初爲縣,後魏爲郡,又攺爲州。 《戰國策》寶珍隋珠。  又國號。楊堅受封於隨,及有天下,以隨从辵,周齊奔走不寧,故去辵作隋。 《轉注古音》隋,古音妥。楊堅攺隨爲隋,後人遂以隋爲隨。  又姓。 《正字通》漢五原太守隋昱明。  又《集韻》順裂肉也。  又《集韻》宣隹切,音綏。祭食也。或作挼。  又《集韻》《韻會》𠀤翾規切,音隓。義同。或作綏挼。  又一曰釁荐血。 《周禮·春官·大祝》隋釁。 《註》謂荐血也。  又《小祝》贊隋。 《註》尸之祭也。 《釋文》隋,許規反,又惠恚反。  又《晉語》隋其前言。 《註》隋,許規反。  又《集韻》土禾切,音詑。中高四下也。  又《集韻》呼恚切,音孈。 《周禮·春官·守祧》旣祭,則藏其隋與其服。 《註》隋,謂神前所沃灌器名。康成曰:謂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 《釋文》隋,許恚反,又相恚反。 《集韻》或作墮綏挼。  又《集韻》思累切,音髓。義同。

『堤』

《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𠀤音匙。堤封頃畝。 《漢書》作提。 《顏師古曰》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又《廣韻》都奚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音氐。防也。  又物之下安者曰堤。 《淮南子·銓言訓》瓶甌有堤。  又《集韻》勻規切,音畦。沐堤,郡名。  又地名。鯀堤,在直隸淸河縣西,相傳鯀治水所築,側有廉頗墓。  又大堤,在襄陽,宋隋王誕爲襄陽郡,聞諸女歌,因作大堤詞。 《韓愈·送李遜赴襄陽詩》風流峴首客,花豔大堤倡。  又《廣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底。滯也。築土遏水曰堤。亦作底,劉兆曰:緣邊也。𠀤與隄通。 《正韻》堤本上聲,無平聲。後人相沿作平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