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清 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称。清 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并列 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以梵册贝叶称佛经。清·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多用于佛教方面。
关于古代印度的:~语(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印度古代的文字)。
古代称编串好的竹简,现在指装潢好的纸本子:纪念~。花名~。画~。 量词,指书籍:一~书。 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神仙的文书或封爵的诏书:~文(文体名,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简称“册”)。~命。~封。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像叶子的:铁~。百~窗。 同“页”。 世代,时期:初~。末~。 姓。
和洽,合:~韵。
《唐韻》《韻會》𠀤扶泛切,音帆。 《說文》出自西域釋書。 《韻會》華言淸淨,正言寂靜。 又《字彙》梵唄,吟聲。 又《廣韻》房戎切《集韻》《韻會》扶風切,𠀤音馮。木得風貌。 《類篇》風行木上曰檒。或作梵。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義同。 又《唐韻》《漢都鄕正衞彈𥓓》梵梵黍稷。借作芃芃。
『叶』《玉篇》古文協字。 《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又《集韻》同旪。 《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 《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又《正韻》同汁。 《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 《註》汁、叶同。 《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𠀤音枼。 《說文》草木之葉。 《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 《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 《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䔾通。 《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 《註》古文葉爲䔾。 又式涉切,音攝。 《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叶,逆約切,音虐。 《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叶於急切。 《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𦯧,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