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荆棘;没:淹没。丛生的荆棘把宫殿门前的铜驼淹没了。形容国破家亡的惨败景象。
宋·陆游《剑南诗稿·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没:埋没,掩盖。荆棘淹没了洛阳宫外的铜驼。形容亡国后的残破景象。宋.陆游《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棘没铜驼六十年。” 主谓 满地的荆棘掩没了洛阳宫门外的铜驼。形容亡国后破败荒凉的景象。宋·陆游《剑南诗稿·囚山》:“此生终遣英雄笑,~六十年。”※没,不读作méi。△贬义。多用于写亡国后的破败景况。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手(喻事情难办)。~刺。~针。 针形的刺:~皮动物。 古同“戟”,兵器。
隐在水中:沉~。~顶之灾。 隐藏,消失:埋~。~落。 漫过,高过:水~了头顶。淹~。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收。抄~。 终,尽:~世。~齿不忘。 同“殁”。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紫~(纯铜。亦称“红铜”)。青~。黄~。~矿。~器。~币。~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指“骆驼”:~峰(骆驼背部高起的肉峰)。~毛。~铃。双峰~。 身体前曲,背脊突起像驼峰:~背。
《唐韻》《集韻》《韻會》𠀤紀力切,音殛。 《說文》小棗叢生者。 《詩詁》棘如棗而多刺,木堅,色赤,叢生,人多以爲藩。歲久無刺,亦能高大如棗。木色白者爲白棘,實酸者爲樲棘,亦名酸棗。 《詩·邶風》吹彼棘心。 《疏》棘,木之難長養者。 又《爾雅·釋木》終牛棘。 《註》卽馬棘也,刺粗而長。 又執囚之處爲叢棘。 《易·坎卦》係用𡽪纆,寘于叢棘。 《左傳·哀八年》邾子無道,吳子囚諸樓臺,栫之以棘。 又九棘,外朝也。 《禮·王制》史以獄成吿于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吿于大司𡨥,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 《註》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 又與戟通。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又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晉地。 又藥名。 《本草》天門冬,一名天棘。 又棘扈,鳥名。 《賈逵云》棘扈,竊丹,爲果驅鳥者也。 又與僰通。 《禮·王制》四夷,西曰僰。 又姓。 《論語》棘子成。 又《唐韻》居里切,音紀。 又《廣韻》居吏切,音記。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