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苎襕衫


   古代士人的一种衣服。《新唐书·车服志》:“ 太宗 时,又命七品服龟甲双巨十花綾,色用緑。九品服丝布杂綾,色用青。是时士人以棠苧襴衫为上服,贵女功之始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áng zhù lán shān
成语简拼 tzl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古代士人的一种衣服。《新唐书·车服志》:“ 太宗 时,又命七品服龟甲双巨十花綾,色用緑。九品服丝布杂綾,色用青。是时士人以棠苧襴衫为上服,贵女功之始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梨〕a.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可以用作嫁接各种梨的砧木;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杜梨”。 姓。

〔~麻〕a.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皮含纤维质很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b.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古代一种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上衣,单褂:长~。衬~。汗~。棉毛~。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或書作㭻。 《爾雅·釋木》杜,甘棠。 《郭璞疏》今之杜棃,赤色者名赤棠,白者亦名棠。 《詩·召南》蔽芾甘棠。 《草木疏》甘棠,今棠棃,子色白少酢,滑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木理堅韌,可作弓幹。  又沙棠,木名。味如李,無核。 《呂氏春秋》果之美者,沙棠之實。  又其木可爲舟。 《李白·題新津北橋樓詩》木蘭之枻沙棠舟。  又車兩旁橫木也。 《釋名》棠,𨅨也。在車兩旁𨅨幰,使不得進却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又落棠,山名。日入處。 《淮南子·冥覽訓》日入落棠。  又姓。 《左傳》齊大夫棠無咎。  又複姓。 《廣韻》吳王弟夫槩王奔楚,爲棠谿氏。

『衫』

《唐韻》所銜切《集韻》《韻會》師銜切,𠀤音杉。 《篇海》小襦也。一曰單襦。 《釋名》衫,芟也,衫末無袖端也。 《束皙·近游賦》脅汗衫以當𤍠。  又衣之通稱。 《唐書·車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爲上服,馬周請加襴袖褾襈,開骻者名缺骻衫。 《集韻》通作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