棨戟:古代权贵出行的仪仗;临:到。贵人从远方到来。
棨戟:古代权贵出行的仪仗;临:到。贵人从远方到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今幸棨戟遥临,快慰平生之愿。”
唐·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棨戟:有衣套的戟,古代贵官出行时用作前导的仪仗之一。这里用来指代贵官。遥:遥远。临:光临,达官贵人从远方来到这里。常用来指称贵宾从远道而来。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戟遥临。”《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今幸戟遥临,快慰平生之愿。” 主谓 棨戟,有衣套的戟。贵官以套衣之戟为仪仗,从远方而来。比喻贵官的到来。语出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红楼梦》99回:“今幸~,快慰平生之愿。”△多用于表示迎来送往方面。
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略似戟形:~信。 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戟。
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钩~。~指。铁~。青铜~。
远:~远。~望。~想。~瞻。~指。~瞩。~相呼应。路~知马力。~测。~感。~控。
《唐韻》《韻會》康禮切《集韻》遣禮切《正韻》祛禮切,𠀤音啓。 《說文》傳信也。 《韻會》形如戟,有旛,書之,吏執爲信。 《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 《前漢·文帝紀註》棨者,刻木爲合符也。 又《玉篇》兵攔也。 《前漢·匈奴傳》有衣之戟曰棨。 《師古曰》以赤黑繒爲之。 《崔豹·古今註》棨戟,殳之遺象也。前驅之器,以木爲之。後世以赤油韜之,謂之油戟,亦謂之棨戟,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
『戟』《廣韻》几據切《集韻》訖逆切,𠀤音㻷。有枝兵也。 《增韻》雙枝爲戟,單枝爲戈。 《釋名》戟,格也,傍有枝格也。 《典略》周有雍狐之戟。 《周禮·冬官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內三之,胡四之,援五之。 《註》戟,今三鋒戟也。內長四寸半,胡長六寸,援長七寸半。 又地名。 《戰國策》秦舉安邑,而塞女戟。 《註》女戟在太行西。 又與棘通。 《周禮·天官·掌舍棘門註》以戟爲門。 《左傳·隱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 《註》棘戟也。 《禮·明堂位》越棘大弓。 《註》棘戟同。 又《韻補》叶訖約切,音腳。 《詩·秦風》脩我矛戟,與子偕作。 《揚子·太玄經》比札爲甲,冠矜爲戟。被甲荷戟,以威不恪。 《說文》作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