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棺和椁殓尸而葬。《南史·顾欢传》:“棺殯槨葬,中夏之风;火焚水沉,西戎之俗。”
以棺和椁殓尸而葬。《南史·顾欢传》:“棺殯槨葬,中夏之风;火焚水沉,西戎之俗。”
装殓死人的器具:~材。~木。~椟。~椁。盖~论定。
停放灵柩或把灵柩送到墓地去:~葬。~敛。~仪馆。出~。送~。
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棺~。
掩埋死人,泛指处理死者遗体:安~。埋~。土~。火~。海~。~送。~礼。~仪。
《唐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𠀤音官。 《說文》關也,所以掩屍。 《玉篇》棺之言完,所以藏屍令完也。 《孝經註》周尸爲棺,周棺爲椁。後漢趙咨曰:棺椁之造,自黃帝始。 《禮·檀弓》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墍,周殷人棺椁。 《喪大記》國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 《註》大棺最在外,屬在大棺內,椑又在屬內,是國君三重也。 又《集韻》古玩切,音貫。棺斂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人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晉人稱舍于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爲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義同。 又叶居員切,音涓。 《陸機·弔魏武文》氣衝襟以嗚咽,涕垂睫而汍瀾。違率土以靖寐,戢彌天乎一棺。瀾音連。
『椁』《唐韻》《正韻》古博切《集韻》《韻會》光鑊切,𠀤音郭。或作槨。 《說文》葬有木𩫏也。 《釋名》椁,廓也。唐賈公彥云:棺周于衣,椁周于棺。 《禮·檀弓》桓司馬爲石椁,三年不成。 《左傳·定元年》魏舒卒于甯,范獻子去其柏椁。 又《廣韻》木名。 又度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牙圍,而漆其二。椁其漆內而中詘之,以爲之轂長。 與椁同。
『葬』《唐韻》《集韻》《正韻》𠀤則浪切,音髒。 《說文》从死在茻中,一其中,所以薦之。 《禮·檀弓》國子高曰:葬者,藏也。 又《集韻》才浪切,音臓。義與藏同。 又《正韻》兹郞切,音臧。 《周禮·地官》族師,以相葬埋。劉昌宗引《漢書·尹賞傳》枯骨後何葬,協乎聲讀。 《韻學集成》或作塟,見《三輔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