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 楚元王 礼敬 穆生 ,常为设醴。及王 戊 即位,忘设醴。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遂谢病去。后因以“楚筵辞醴”为遭君主冷遇的典实。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楚 筵辞醴日, 梁 狱上书辰……老吟秋月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载, 楚元王 礼敬 穆生 ,常为设醴。及王 戊 即位,忘设醴。 穆生 退曰:“可以逝矣!”遂谢病去。后因以“楚筵辞醴”为遭君主冷遇的典实。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楚 筵辞醴日, 梁 狱上书辰……老吟秋月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王戊稍淫暴……乃与吴(吴王)通谋。二人谏,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于市。”后因以“楚筵辞醴”为遭君主冷遇的典故。唐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落叶灌木,鲜叶可入药。枝干坚劲,可以做杖。亦称“牡荆”。 古代的刑杖,或学校扑责学生的小杖:捶~。夏~。~掠(拷打)。~挞(拷打)。 中国春秋时国名:~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空)。~声。~歌(楚人之歌)。~狂。~腰(泛称女子的细腰)。~辞。四面~歌。~材晋用(指使用他国人才,或指人才外流)。 指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特指湖北省:~剧。 痛苦:苦~。痛~。凄~。酸~。 清晰,鲜明,整洁:清~。衣冠~~。 姓。
竹席:~席。 酒席:喜~。寿~。
甜酒。 甜美的泉水:~泉。
《唐韻》《正韻》創舉切《集韻》創阻切,𠀤粗上聲。或作䠂。 《說文》叢木也。一曰荆。 《詩·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註》楚楚,茨棘貌。 又《詩·召南》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疏》荆屬。薪雖皆高,楚尤翹翹而高也。 又《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註》楚,荆也。扑撻犯禮者。 又萇楚,草名。羊桃也。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又楚楚,鮮明貌。 《詩·檜風》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又辛楚,痛也,別作憷。 《陸機·與弟士衡詩》慷慨含辛楚。 又國名。 《書·禹貢》荆州之域,周熊繹始封。 又三楚,地名。 《史記·貨殖傳》淮北郡、𨻰汝南郡,西楚也。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東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南楚也。 又南方曰楚。 《後漢·史岑出師頌》朔風變楚。 《李善註》朔,北方也,楚,南方也。 又姓。 《左傳》晉龜卜楚丘,趙襄子家臣楚隆。 又《唐韻》《韻會》𠀤瘡據切,粗去聲。楚利也。 又木名。出歷山。 又《類篇》山於切,音疎。 《杜甫·送孟十二詩》秋風楚竹冷,夜雪鞏梅春。 又叶弭沼切,音杪。 《前漢·楚元王傳》太上四子,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斿宅是楚。
『筵』《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𠀤音延。 《說文》竹席也。 《周禮·春官》司几筵下士二人。 《註》筵亦席也。鋪陳曰筵,藉之曰席。筵鋪于下,席鋪于上,所以爲位也。 《釋名》筵,衍也。舒而平之,衍衍然也。 《詩·小雅》賔之初筵。 《箋》筵,席也。 《正字通》經筵,王者講讀之處。
『辞』《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 《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𠀤音詞。辭說也。 《易·乾卦》修辭立其誠。 《書·畢命》辭尚體要。 又《說文》訟辭也。 《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 《書·呂𠛬》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 《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又與辤同。 《正韻》卻不受也。 《書·大禹謨》稽首固辭。 《中庸》爵祿可辭也。 又謝也。 《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又別去也。 《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醴』《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禮。 《說文》酒一宿𦏧也。 《玉篇》甜酒也。 《釋名》醴,禮也。釀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 《詩·小雅》且以酌醴。 《傳》饗醴,天子之飮酒也。 《詩詁》酒之甘濁而不泲者。 《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二曰醴齊。 《註》醴,猶體也。成而滓汁相將,如今恬酒。 《前漢·楚元王傳》元王每置酒,常爲穆生設醴。 《註》師古曰:醴,甘酒也。少𩍔多米,一宿而熟。 又《廣韻》醴泉,美泉也。狀如醴酒,可養老。 《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禮·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正字通》木醴。 《建康實錄》𨻰末,覆舟山、蔣山松栢林冬日常出木醴,後主以爲甘露。 又縣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醴陵侯越。 《註》縣名,屬長沙。 《廣韻》醴泉縣,屬京兆府,本漢谷口縣也,屬馮翊。至後魏置寧夷縣,隋攺醴泉,因周醴泉宮得名。 《韻會》唐置乾州,宋攺醴州,因醴泉縣名。 又灃水,亦作醴。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醴有蘭。 《史記·夏本紀》又東至于醴。 《註》索隱曰:騷人所歌,濯余佩于醴浦,醴卽灃水也。 又《字彙補》與禮通。 《禮·內則》世子生,宰醴負子,賜之束帛。 《註》醴當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