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嘴,争吵。古今杂剧本 元 无名氏《孟光女举案齐眉》第三折:“喒与你不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榼牙料嘴。”《元曲选·举案齐眉》作“磕牙料嘴”。
斗嘴,争吵。古今杂剧本 元 无名氏《孟光女举案齐眉》第三折:“喒与你不班辈,自来不相会,走将来榼牙料嘴。”《元曲选·举案齐眉》作“磕牙料嘴”。
古代盛酒的器具:“使行人执~承饮。” 泛指盒一类的器物:果~。粉~。 刀剑的套子。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垢。~龈。~碜。~祭。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抽屉~子。 特指象牙:~雕。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商。~行。 姓。
估计,猜想:~想。预~。 可供制造其他东西的物质:材~。~子。备~。 喂牲口用的谷物:草~。 一种熔点较低的玻璃,用来制造器皿或工艺品:~器。 烹调时的调味品:调~。 整理,处理:~理。 量词,用于中药配制丸药,处方剂量的全份:配一~药。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唐韻》苦盍切《集韻》《韻會》《正韻》克盍切,𠀤音𨍰。 《說文》酒器也。 《徐曰》榼之爲言盍也。盍,本作盇。覆也。 《左傳·成十六年》行人執榼承飲,造于子重。 又貯水器。 《淮南子·汜論訓》霤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 又藤名。 《本草拾遺》榼藤如通草,其實三年方熟,若雞卵㱿,貯丹藥,經年不壞。
『牙』《唐韻》五加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牛加切,𠀤音芽。齒也。 《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 《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 《註》以牙相噬。 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 《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禮·玉藻》佩玉有衝牙。 《疏》其形似牙也。 又《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 《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又《集韻》旗名。 《張衡·東京賦》牙旗𦆯紛。 《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又《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 《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又《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又姓。 《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又與芽通。 《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 《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又《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又《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𠀤音訝。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 《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又《唐韻正》古音吾。 《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又《唐韻正》與虞吾𠀤通。 《詩·召南》吁嗟乎騶虞。 《山海經》《墨子》𠀤作騶吾。 《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又叶五紅切。 《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又叶音峨。 《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料』《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𠀤音聊。 《說文》量也。 《史記·孔子世家》嘗爲季氏吏,料量平。 又《廣韻》度也。 《玉篇》數也,理也。 《增韻》計也。 《周語》料民于太原。 《史記·李斯傳》君侯自料能孰與蒙恬。 《晉書·王𡽪之傳》當相料理。 《左思·蜀都賦》盧跗是料。 又《莊子·盜跖篇》料虎頭,編虎須。 《註》料,捋也。 又《爾雅·釋樂》大鼗謂之麻,小者謂之料。 《註》料者,聲淸而不亂。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弔切,音嫽。義同。 又人物材質也。 《杜甫詩》山色供詩料。 又牛馬所食芻豆。 《唐書·李林甫傳》立仗馬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 又《增韻》祿料也。
『嘴』《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