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苏暍醒


   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ǎo sū ér xǐng
成语注音 ㄍㄠˇ ㄙㄨ ㄦˊ ㄒ一ㄥˇ
成语简拼 gse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槀蘇暍醒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金·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自吾令下车,赋役以平,刑罚以清……槁苏暍醒,民饱而嬉,相忘乎无事。”


成语典故

使枯槁者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苦难者得救,重获生机。金 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自吾令下车,赋役以平,刑罚以清……槁苏暍醒,民饱而嬉,相忘乎无事。” 并列 暍,中暑。使干枯的树木复苏,使中暑者苏醒。形容使丧失意志者或受苦难的人得救,重新站起,获得生机。金·王若虚《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自吾令下车,赋役以平,刑罚以清……~,民饱而嬉,相忘乎无事。”△褒义。用于描写重获生机,或获救重新振作起来。→死灰复燃 枯木逢春 ?槁骨腐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枯干:~木。枯~。~悴。~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同“藁”,草。

朝向:“~刃者死”。

中暑:“夏,大旱,民多~死。” 热:“时属炎~,热病有加。”

睡眠状态结束或尚未入睡:如梦方~。 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正常状态:~酒。 泛指头脑由迷糊而清楚:~悟。觉(jué)~。清~。提~。猛~。 明显、清楚:~目。~眼。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槁』

《正字通》同槀。

『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歇切,音謁。 《說文》傷暑也。 《玉篇》中熱也。 《前漢·武帝紀》夏大旱,民多暍死。 《荀子·富國篇》夏不宛暍。 《淮南子·俶眞訓》暍者望冷風於秋。  又《集韻》阿葛切,音遏。 《博雅》煥也。  又許葛切,音喝。熱也。

『醒』

《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𠀤音星。 《說文》醉解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醒,以戈逐子犯。 《前漢·蓋寬饒傳》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 《楚辭·漁父》衆人皆醉我獨醒。  又《增韻》夢覺也。  又《廣韻》蘇挺切《集韻》《韻會》銑挺切《正韻》息井切,𠀤星上聲。義同。  又《廣韻》蘇佞切《集韻》《韻會》新佞切《正韻》息正切,𠀤星去聲。 《韓愈·東都遇春詩》朝曦入牖來,鳥喚昏不醒。  又《字彙補》子淸切,音精。星名。 《孫氏瑞應圖》大醒,景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