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éng qī shù bā
成语注音 ㄏㄥˊ ㄑ一 ㄕㄨˋ ㄅㄚ
成语正音 “横”,不能读作“hèng”。
成语简拼 hqsb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横七竪八
成语英文 spread all across in confusion
成语法文 sens dessus dessous(tout en désordre)
成语俄文 в пóлном беспорядке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成语示例


加工厂内,横七竖八地放着许多圆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4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女,不计其数。”


成语典故

有的横,有的竖。形容杂乱无章。《水浒传》三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五七回:“回想那苦力之言不错,便到咸水妹枕边一翻,翻出了铁柜钥匙,开了柜门,果然横七竖八的放了好几卷银纸。”曹禺《日出》三幕:“床下横七竖八有几双花鞋。”亦作“七横八竖”。《封神演义》九六回:“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孽海花》一一回:“满架图书,却堆得七横八竖,桌上列着无数的商彝周鼎,古色斑斓。” 并列 形容杂乱的样子。高建群《白房子争议地区源流考》:“二十个中国的边防军士兵、二十个沙俄的边防军士兵,~地躺在胡杨为他们设置的这一团绿阴下。”△多用于形容杂乱的场景。→杂乱无章 横三竖四 ?井然有序 井井有条。也作“七横八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立。~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琴。~起耳朵听。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着写。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七』

《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𡘋音桼。少陽數也。 《說文》陽之正也,从一,微隂从中衺出也。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註》七政,日月五星也。 《詩·唐風》豈曰無衣七兮。 《註》侯伯七命,車服皆以七爲節。  又詞家以七名篇,雖八首,問對凡七。七者,問對之別名,始枚乗七發,後傅毅七激,崔駰七依,曹植七啓,張協七命,繼之凡十餘家。  又三七,藥名。 《本草綱目》言葉左三右四,故名。一說本名山桼。  又姓。明七希賢。  又人名。 《續仙傳》殷七七,名文祥。 《蘇軾詩》安得道人殷七七,不論時節遣花開。 《正字通》或通作㭍桼漆。柒。

『八』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𠀤音捌。 《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叶筆別切,音䇷。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𠷳,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