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倒竖卧


   见“横躺竖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éng dǎo shù wò
成语注音 ㄏㄥˊ ㄉㄠˇ ㄕㄨˋ ㄨㄛˋ
成语简拼 hds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横倒竪臥
成语英文 lie this way and that(in irregular lin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横躺竖卧”。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1回:“见众人横倒竖卧,昏迷不醒,方要抡刀杀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成语典故

见“横躺竖卧”。《儿女英雄传》7回:“满院~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对调,转移,更换,改换:~手。~换。~车。~卖。~仓。~戈。

位置上下前后翻转:~立。~挂。~影。~置。 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水。~茶。 反过来,相反地:~行逆施。反攻~算。~贴。 向后,往后退:~退。~车。 却:东西~不坏,就是旧了点。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立。~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琴。~起耳朵听。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着写。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倒』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𠀤刀上聲。什也。  又絕倒,極笑也。 《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又傾倒。 《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又潦倒。 《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又《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 《註》今雹袴也。  又《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𠀤音到。 《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 《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 《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 《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又叶董五切,音覩。 《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又叶都故切,音妒。 《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