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橘绿


   指秋季景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éng huáng jú lǜ
成语注音 ㄔㄥˊ ㄏㄨㄤˊ ㄐㄨˊ ㄌㄩˋ
成语简拼 chj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橙黃橘綠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秋季景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成语典故

橙子黄熟,橘子还绿。形容秋天宜人景色。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并列 橙子黄熟,橘子还绿。形容秋天宜人的景色。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时。”也作“橘绿橙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常绿乔木或灌木,果实称“橙子”,多汁,品种很多,可食。皮可入药:~皮。~汁。甜~。 红和黄合成的颜色:~黄。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姓。

常绿乔木,果实称“橘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红。~络。~黄色。~化为枳(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橙』

《唐韻》宅耕切《集韻》《韻會》《正韻》除耕切,𠀤音棖。 《說文》橘屬。 《埤雅》柚屬,柚皮極苦,不可向口,皮甘者乃橙爾。橙可登而成之,故字从登。 《司馬相如·上林賦》黃甘橙楱。 《晉張協·七命》燀以秋橙。  又《集韻》持陵切,音澄。義同。  又《唐韻》都鄧切《集韻》《韻會》《正韻》丁鄧切,𠀤音凳。几屬。 《晉書·王獻之傳》魏時凌雲殿榜未題,匠人誤釘,不可下,使韋仲將懸橙書之,比訖,鬚髮盡白。

『橘』

《唐韻》居聿切《集韻》《韻會》訣律切《正韻》厥筆切,𠀤鈞入聲。 《說文》果出江南,樹碧而冬生。 《書·禹貢》揚州厥包橘柚錫貢。 《註》小曰橘,大曰柚。 《爾雅翼》江南爲橘,江北爲枳。 《史記·貨殖傳》蜀漢江陵千樹橘,其人與千戸侯等。 《襄陽記》謂之木奴。李衡于龍陽洲種橘千株,敕兒曰:吾有木奴千頭,不責汝衣食。 《宋·韓彥直·橘譜》橘品十有四種。  又《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謂之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