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剪灯余话 田洙遇薛源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歙县之漆和东阿之胶。胶漆相粘,比喻情意投合。明.李昌祺《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并列 歙县的漆和东阿的胶,胶漆相粘。比喻情投意合。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褒义。用于情感亲热方面。→情投意合 如胶似漆 ?冷若冰霜
收敛,吸进:“将欲~之,必固张之”。 古同“翕”,和洽。
〔~县〕地名,在中国安徽省。简称“歙”,如“~砚”。
落叶乔木,树皮内富含树脂,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即“生漆”,可制涂料,液汁干后可入药。 用漆树皮的黏汁或其他树脂做成的涂料:油~。~片。~器;~雕;磨~画(均为工艺品)。~包线。 用漆涂:把门窗~一下。 黑:~黑一团(a.形容非常黑暗,没有一点光明;b.形容一无所知。均亦作“一团漆黑”)。 姓。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迎合,偏袒:~附。~其所好。~谀逢迎。 凹曲处:山~。
《唐韻》《正韻》許及切《集韻》《韻會》迄及切,𠀤音吸。 《說文》縮鼻也。一曰斂氣也。 《老子·道德經》將欲歙之,必故張之。 《淮南子·精神訓》開閉歙張,各有經紀。 又與翕同。 《前漢·韓延壽傳》郡中歙然。 《匡衡傳》歙然歸仁。 又《詩·小雅》翕翕訿訿。 《漢書》作歙歙訿訿。 《荀子》作噏噏呰呰。 又與脅通。 《張衡·應閒》干進苟容,我不忍以歙肩。 《註》歙,亦脅也。 又芔歙,林木鼓動之聲。 《司馬相如·上林賦》藰蒞芔歙。 《註》芔,古卉字。 又歙赩,赤色盛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皓壁𣉞曜以日照,丹柱歙赩以電烶。 又《廣韻》書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失涉切,𠀤音攝。義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丹陽有歙縣。 《師古註》音攝。 《廣輿記》𡽪州府,晉曰新安,隋唐曰歙州,今爲縣,屬𡽪州府。 又《集韻》虛涉切,音偞。懼貌。或作惵。
『漆』《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𠀤音七。水名。 《說文》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 《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澧,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 《山海經》羭次之山,漆水出焉。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又古邑名。 《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又海名。 《張說·梁四公記》黑谷之北有漆海。 又木名。 《詩·鄘風》椅桐梓漆。 又木汁可髤物。 《書·禹貢》厥貢漆絲。 又物之黑者曰漆。 《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 《註》漆車,黑車也。 又《集韻》七結切《韻會》《正韻》千結切,𠀤音切。祭禮之容。 《禮·祭義》濟濟漆漆。 《註》漆漆者,專致之容。 又《集韻》七四切,音次。與髤䰍𥿴同。以漆塗器也。 本作桼,亦作柒。
『阿』《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何切,音娿。 《爾雅·釋地》大陵曰阿。 《玉篇》水岸也,邸也。 《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中阿,阿中也。 又《大雅》有卷者阿。 又《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 《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 《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又《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 《書·太甲》不惠于阿衡。 《傳》阿,倚。衡,平。 又《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又《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 《註》服虔云:乳母也。 又《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 《註》皆官名。 又《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 《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 《註》四阿,若今四柱。 又《詩·小雅》隰桑有阿。 《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又《玉篇》比也,曲也。 《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 《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又《集韻》一曰慢應。 又地名。 《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 《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 《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 《註》東阿縣,繒帛所出。 《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又宮名。 《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 《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又太阿,劒名。 《戰國策》龍淵太阿。 又鬼名。 《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 《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又《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又月御曰纖阿。 《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 又陽阿,古名俳,善歌者。 《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 又姓。 《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 又《韻會小補》與呵通。 《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又《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 《詩·檜風》猗儺其枝。 《釋文》猗,於可反。 《集韻》猗,或作阿。 又《韻會小補》音屋。 《古詩》家中有阿誰。 《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又》阿妹聞𡛷來。 《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 又《字彙補》阿葛切,音遏。 《釋典》有阿難。
『胶』《韻會小補》與交同。日月之交道也。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 《說文》昵也。作之以皮。 《徐曰》昵,黏也。 《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 《廣韻》膠漆。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 又《弓人》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昵之類,不能方。 《註》昔音錯。純赤之中,文又交錯也。澤,表裏有文,色潤澤也。紾,縝密。摶,音團,團圓也。廉,利也。昵,本作𩸨。不方柔韌,不取其方整也。 又《爾雅·釋詁》膠,固也。 《疏》膠者,所以固物。 《詩·小雅》德音孔膠。 《傳》膠,固也。 又《博雅》欺也。 又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蜿灗膠戾。 《註》膠戾,邪曲也。 又《廣韻》太學也。 《正字通》東膠,周學名。周之學,成均居中,左東序,右瞽宗。東膠卽東序也。 又《集韻》糾也。 《禮·王制》養國老於東膠。 《註》膠之言糾也。 又《正韻》黏泥不通。 《莊子·逍遙遊》置杯焉則膠。 又膠葛,氣也。 《前漢·揚雄傳》撠膠葛,騰九閎。 《註》膠葛,上淸之氣也。 又《韻會》和也。 《詩·鄭風》雞鳴膠膠。 《傳》膠膠,猶喈喈也。 又詐也。 《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又地名。 《戰國策》以膠東委於燕。 又姓。 《前漢·古今人表》膠鬲。 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𠀤音敎。義同。 又《韻會》《正韻》𠀤古巧切,音絞。動撓貌。 《莊子·天道篇》膠膠擾擾乎。 《音義》交卯反。 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 又乎刀切,音豪。戾也。 《楚辭·九辯》何况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 《註》膠加,戾也。音豪。 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