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ㄓㄥˋ ㄐㄧㄥ ㄅㄚ ㄅㄞˇ zhèng jīng bā bǎi 1090 ① 严肃认真的。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亦作“正经八本”、“正经八板”。郭澄清《大刀记》第十八章:“可是,我们干革命,只要正经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时候儿?”陆星儿《北大荒人物速写》:“铁娃把孩子塞给了秀娟,披着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经八板地坐了起来。” 其他 ①形容严肃认真。叶辛《绿荫晨曦》:“两位老人都觉得吴明成办事利落,委了媒人来,同兴芳说话就可以~地讲了,不用再拐弯绕圈了。”也作“正经八本”、“正经八板”。②名副其实的。李汉平《“吓一跳”的故事》:“想想自己这一路上的表现,哪够上一个~的大庆人?”△多用于描写处事方面。→一本正经 ?嬉皮笑脸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纯,不杂:~色。~宗。~统。纯~。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姓。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面玲珑。~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
《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註》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 《郭註》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 《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 《註》正,猶定。 又決也。 《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 《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 《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 《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 《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 《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 《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兹之正。 《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 《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 《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 《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傳》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說文》古文正字,从一足。足者亦止也。註詳止部一畫。
『八』《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𠀤音捌。 《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 《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 《玉篇》數也。 又《集韻》補內切,音背。 《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 又《韻補》叶筆別切,音䇷。 《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 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 《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𠷳,巳獮其什七八。 又八八。 《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 《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百』《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陌切,音伯。 《說文》十十也。从一白。數十十爲一百。百,白也。十百爲一貫。貫,章也。 《徐曰》章,以詩言之一章也。百亦成數。會意字。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眾多也。 《易·繫辭》百官以治。 《書·堯典》平章百姓。 《後漢·明帝紀》百蠻貢職。 又百里,劒名。百錬,刀名。見《古今注》。 又百鷯。鳥名。見《大戴禮》。 又百足,蟲名。 《博物志》百足,一名馬蚿。 又百合,草名。 《譚子化書》山蚯化爲百合。 又地名。隋百泉縣,唐百文縣。 又國名。 《北史·百濟傳》百濟國,馬韓之屬,在遼東之東。 又姓。百豐,列子弟子。 又複姓。 《風俗通》秦百里奚之後,其先虞人,家于百里,因氏焉。 又《韻會》《正韻》𠀤莫白切,音陌。勵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曲踴三百。 《註》言每跳皆勉力爲之。 又唐謂行杖人曰五百。 《後漢·曹節傳註》五百字,本爲伍佰。伍,當也。佰,道也。使之導引,當道陌中,以驅除也。 《續志》五百赤幘絳褠,卽今行鞭杖者,亦作伍佰。 又叶伯各切,音博。 《前漢·季布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 《易林》營城洛邑,周公所作。世建三十,歷年八百。 又叶畢吉切,音必。 《歐陽修·潭園詩》一華聊一醉,盡醉猶須百。而我病不㱃,對花空嘆息。 《集韻》首本字。 又姓。 又《集韻》百,古作𦣻。註詳白部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