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无。不顾廉耻。
蔑:无。不顾廉耻。
明·方孝孺《官政》:“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毁廉蔑耻之行。”
不顾廉耻。明.方孝孺《官政》:“于是处士以不仕为高,恒人以得位为宜;而仕者之势不尊,威不行,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毁廉蔑耻之行。” 并列 毁、蔑,均同“弃”。形容人不要廉耻。明·方孝孺《官政》:“于是处士以不仕为高,恒人以得位为宜;而仕者得位不尊,威不行,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之行。”△贬义。用于形容人的不顾廉耻行为。→不知羞耻 寡廉鲜耻 厚颜无耻 恬不知耻 ?讲廉顾耻
破坏损害:~灭。~害。~弃。销~。 烧掉:烧~。焚~。 把成件的旧东西改造成别的东西:一张旧桌子~成两个小凳子。 诽谤,说别人的坏话:~谤。~誉。诋~。
堂屋的侧边:~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不贪污:~洁。~正。~明。 便(pián )宜,价钱低:物美价~。 察考,访查:“且~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姓。
目受伤而不明。 无,没有:~以复加。 小:~视。轻~。 灭:“而~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涂染:诬~。污~。
羞愧,羞辱:羞~。雪~。奇~大辱。~笑。~骂。
《唐韻》力兼切《集韻》《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𠀤音匳。 《說文》仄也。 《儀禮·鄕飮酒禮》設席於堂廉東上。 《註》側邊曰廉。 《前漢·賈誼傳》廉遠地則堂高。 《註》廉,側隅也。 又《釋名》斂也,自檢斂也。 又《玉篇》淸也。 《廣韻》儉也。 《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註》旣斷以六事,又以廉爲本。 《疏》廉者,潔不濫濁也。 又《玉篇》棱也。 《書·臯陶謨》𥳑而廉。 《傳》性𥳑大而有廉隅。 《禮·儒行》砥礪廉隅。 又察也。 《後漢·魯恭傳》袁安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又《通典》官制有廉訪使廉使。 《正字通》今稱臬司。 又嚴利也。 《禮·月令》其器廉以深。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紾而搏廉。 《註》廉,嚴利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廉縣。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廉州本合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貞觀八年更名。 又姓。 《史記·廉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又飛廉,漢宮名。 《前漢·武帝紀》作長安飛廉館。 《註》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也。晉灼曰: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蔑』《唐韻》莫結切《正韻》彌列切,𠀤音篾。 《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蔑然。 《晉書·衞瓘傳》權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又削也。 《易·剝卦》剝牀以足蔑貞,凶。 又《書·君奭》兹迪彝敎文王蔑德。 《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 《疏》蔑,小也。 《揚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 又《小爾雅》無也,末也。 《詩·大雅》喪亂蔑資。 又《周語》不蔑民功。 《註》蔑,棄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又與滅通。 《晉書·張駿傳》江吳寂蔑,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 《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蔑死。 《註》卽楚將唐昧。昧與蔑同。 《宋書·武帝紀》臨朐有巨蔑水。 《水經注》袁宏謂之巨昧水。 《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从𢎿,不从伐。 《唐韻》《韻會》𠀤莫結切,音蔑。 《說文》汚血也。 《前漢·文五王傳》汙衊宗室。 《師古注》衊謂塗染也。 《唐書·桓彥範傳》李朝隱奏:彥範等恐爲仇家誣衊,請遣御史案實。 又《列女傳》糞穢衊面。 又《篇海》鼻出血也。 《素問》膽移𤍠於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流下不止也,傳爲䘐衊瞑目。 又《集韻》莫葛切,音末。 又䁕見切,音麪。 又謨官切,音瞞。義𠀤同。
『耻』《正字通》俗恥字。 《唐韻》敕里切《集韻》丑里切,𠀤褫上聲《說文》辱也。从心耳聲。 《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 《註》恥辱之也。 《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况國乎。 《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 《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从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俗譌作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