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件事都要询问。指凡事都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每件事都要询问。指凡事都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你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偏正 遇到每一件事,都要问一问、弄清楚。语出《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例]孔子并非先知先觉,主要在于肯学,是个“~”,故而圣明。△褒义。多用于表现人谦虚好学。
指特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一组:~人。~回。~组。 指特定范围内逐一出现的任何一次:~战必胜。~况愈下。 虽:“~有良朋,况也永叹”(虽有良朋好友,危难之时也只能为之长叹)。 古同“们”,中国宋元代口语。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职业:谋~(指找职业)。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服侍:~父母。
《唐韻》武罪切《集韻》《韻會》母罪切《正韻》莫賄切,𠀤音浼。 《增韻》常也,各也,凡也。《三蒼》曰:每,非一定之辭。 《詩·小雅》每懷靡及。 《莊子·外物篇》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 《郭象註》事不遠本,故其功每成。 又雖也。 《爾雅·釋訓》每有,雖也。 《詩·小雅》每有良朋。 《箋》言雖有良朋也。 又貪也。 《前漢·賈誼傳》衆庶每生。 《註》孟康曰:每,貪也。 《敘傳》致死爲福,每生作旤。 又姓。每當時,漢人。見《印藪》。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數也。一曰田美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原田每每。 《註》每有枚、昧二音,義同。 又《集韻》《正韻》謨杯切《韻會》謀杯切,𠀤音枚。義同。 《正字通》《古尚書》昧昧,與梅梅、媒媒、每每通聲。古人以聲狀義類如此。 《說文》作𡴋,草盛上出也。从屮母聲。 《徐鉉曰》屮則象上出也。隸省作𡴋,今書作每。 《毛氏曰》今俗作𣫭,非。
『事』《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𠀤音示。大曰政,小曰事。 《廣韻》使也,立也,由也。 《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 《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註》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 《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 《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 《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𠀤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 《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叶詩紙切,音始。 《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又叶疎語切,書上聲。 《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叶常御切,音樹。 《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