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瞿秋白《文艺杂著.涴漫的狱中日记》:“那地方本来‘人’迹稀少,毒蛇猛兽横行。”引申指凶狠的残暴者。林芷薇《湘女多情》一章:“对于男人,湘竹向来把他们视为毒蛇猛兽。” 并列 指对人类有威胁的动物。也指凶狠残暴者。瞿秋白《文艺杂著·涴漫的狱中日记》:“那地方本来‘人’迹稀少,~横行。”△贬义。多用于敌人方面。
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气。~性。~饵。~药。~蛇。吸~。贩~。 害,伤害:~害。~化。~杀。莫予~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凶狠,猛烈:~辣。~计。~刑。狠~。恶~。 恨,以为苦:令人愤~。
古同“玳”,玳瑁。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蜕。~行。~蝎。~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添足。
〔委(wěi )~〕见“委2”。
气势大,力量大:~将。~士。~烈。勇~。 忽然,突然:~然。~省(xǐng )(亦作“猛醒”)。~可(突然,陡然)。~不防。 严厉:宽以济~。 凶暴:苛政~于虎。~禽。~兽。~戾。~悍。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犸。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徒沃切,音碡。 《博雅》惡也。一曰害也。 《書·盤庚》惟汝自生毒。 《禮·緇衣》惟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又深害曰漸毒。 《莊子·胠篋篇》漸毒頡滑。 又痛也,苦也。 《詩·大雅》民之貪亂,寧爲荼毒。 《後漢·蘇章傳》分骸斷首,以毒生者。 《註》毒,苦也。 又恨也。 《馮衍·顯志賦》惡叢巧之亂世兮,毒縱橫之敗俗。 《註》毒,恨也。 《後漢·袁紹傳》令人憤毒。 又藥名。 《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 《鄭註》毒藥,藥之辛苦者。藥之物恆多毒。 又《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 《註》今醫方有五毒之藥,作之合黃堥,置石膽、丹砂、雄黃、礜石、慈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取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 又魚毒,木名。見《爾雅·釋木》。《急就篇》註云:芫華,一名魚毒。漁者投之水中,魚卽死而浮出,故以爲名。芫,或作杬。 又雞毒,烏頭別名。 《淮南子·主術訓》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然良醫索而藏之,有所用也。 又狗毒、繩毒,俱草名,見《爾雅·釋草》疏。 又置毒於物曰毒。 《左傳·襄十四年》秦人毒涇上流。 又治也。 《易·師卦》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註》王云:毒,役也。馬云:治也。 《莊子·人閒世》無門無毒。 《註》毒,亦訓治。 又同育,亭育化育之意。 《老子·道德經》亭之毒之。 《註》亭以品其形,毒以成其質。毒,徒篤反。今作育。 《唐代宗詔書》中孚及物,亭育爲心。 《張說·撰姚崇𥓓》亭育之功成。皆以亭毒爲亭育。古毒育者義通。 又《韻會》《正韻》𠀤都毒切,音篤。身毒,西域國名。在大夏東南。一名捐毒,又名天篤。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竺音。 《山海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天毒,其人水居。 《郭璞註》天毒,卽天竺國。 又《集韻》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代。同瑇。瑇瑁也。亦作毒冒。 《前漢·地理志》多犀象毒冒。 《註》師古曰:毒,音代。冒,莫內反。通作玳瑇。 又叶昌石切,音尺。 《曹植·思歸賦》何曾雲之沈結兮,悼太陽之潛匿。雨淋涔而絫注兮,心憤悁以悽毒。 《說文》𡴛,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从屮从毐。 《廣韻》本作𡴛。今經史𠀤省屮,从作毒。
『蛇』《唐韻》食遮切,音茶。 《集韻》《韻會》𠀤時遮切,音闍。毒蟲也。 《左傳·莊十四年》內蛇與外蛇鬭。 《疏》蛇,北方水物。 《酉陽雜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種。 《爾雅翼》蛇,草居,常飢,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殻,冬輒含土入蟄,及春出蟄則吐之。 《埤雅》牛以鼻聽,蛇以眼聽。 又《莊子·達生篇》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 《註》委蛇,泥鰌。 又星名。 《左傳·襄二十八年》蛇乗龍。 《註》蛇,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 《晉書·天文志》騰蛇二十二星,在營室北,天蛇也。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隨西有斷蛇丘。 《註》卽銜珠之蛇。 又姓。 《通志·氏族略》姚萇,蛇后,南安人。 又有建武將軍蛇元,望出鴈門。 又《廣韻》弋支切,音移。 《詩·召南》委蛇委蛇。 《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 《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 《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 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 《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又徒河切,音駝。 《張衡·西京賦》感河馮,懷湘娥,驚蛧蜽,憚蛟蛇。 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駝。 《古音攷》《陸機·答賈謐詩》:我求明德,濟同以和。魯公戾止,兗服委蛇。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地名。《春秋傳》盟于毆蛇,《公羊傳》作毆虵,與曲池同。 又《字彙補》以遮切,音耶。 《集韻》關中謂毒蟲曰蛇。 《韻會》本作它,湯河切。 《說文》它,从虫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凡它之屬皆从它。託何切。臣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 《佩觿》蛇字從也,誤。
『猛』《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𠀤音蜢。 《說文》健犬也。 又𡝹氏,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 《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 《廣韻》勇猛。 《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嚴也。 《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惡也,害也。 《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又姓。 《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