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成语注音 ㄇㄠˊ ㄙㄨㄟˋ ㄗˋ ㄐ一ㄢˋ
成语正音 “遂”,不能读作“suí”。
成语简拼 msz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毛遂自薦
成语英文 volunteer for a task
成语法文 se recommander,se présenter soi-même(offrir ses services)
成语俄文 вызывáться добровольно
成语日文 自己推せんすること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推荐;荐举。毛遂自己推荐自己。形容自告奋勇去做某事。




成语示例


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邹韬奋《经历 深挚的友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成语典故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 不是纯净的:~利。~重。 行动急躁:~躁。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 小:~病。~孩子。~~雨。 货币贬值:钱~了。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 姓。

顺,如意:~心。~愿。 成功,实现:未~。功成名~。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止。 通达:“何往而不~”。 进,荐:“不能退,不能~”。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毛』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旄。 《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 《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 《詩·小雅》不屬于毛。 《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 《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 《鄭註》謂以須髮坐也。 《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 《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髮班白曰二毛。 《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爲毛蟲。 《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 《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又《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 《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 《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 《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 《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 《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又去毛曰毛。 《詩·魯頌》毛炰胾羹。 《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 《禮·曲禮》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又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又《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又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又國名。  又姓。 《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 《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又竹名。 《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 《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 《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 《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 《註》今文髦爲毛。 亦作㲝。 《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 亦作旄。 《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 《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 《集韻》又作𦒷。

『遂』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徐醉切,音穟。 《廣韻》達也。 《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 《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又進也。 《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 《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 《註》良則進之也。  又成也,從志也。 《禮·月令》百事乃遂。 《註》遂,猶成也。 《詩·衞風》言旣遂矣。  又稱也。 《詩·曹風》不遂其媾。  又竟也。 《前漢·𨻰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又盡也。 《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 《註》遂,闔之盡也。  又《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 《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𡛷。 《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  又擅成事也。 《易·家人》無攸遂。 《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  又舒肆之貌。 《詩·衞風》容兮遂兮。  又物生出曰遂。 《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又《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 《師古註》遂,謂名位成達者。 《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又充備也。 《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  又順也。 《周語》以遂八風。  又《正韻》因循也。 《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  又鄕遂,郊外地。 《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  又小溝也。 《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又遂人,官名。  又國名。 《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遂。 《註》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荐』

《廣韻》《正韻》在甸切《集韻》《韻會》才甸切,𠀤音洊。 《爾雅·釋言》荐、原,再也。  又《國語註》荐,聚也。  又《小爾雅》重也。 《廣韻》仍也。 《左傳·僖十三年》晉荐饑。 《爾雅·釋天》仍饑爲荐。  又《左傳·襄四年》戎狄荐居。 《註》荐,草也,言狄人逐水草而居,徙無常處。  又與薦通。 《詩·大雅》饑饉薦臻。 《說文》荐,薦席也。 《六書正譌》俗作洊,非。 《唐韻》《集韻》𠀤作甸切,音𧲛。 《爾雅·釋草》薦,黍蓬。 《疏》蒿也。 《唐書·契苾何力傳》逐薦草美水以爲生。 《說文》獸之所食草也。 《莊子·齊物論》麋鹿食薦。 《郭註》六畜所食曰薦。  又《韻會》進也。 《易·豫卦》殷薦之上帝。 《周禮·籩人》薦羞之實。 《註》未食未飮曰薦,旣食旣飮曰羞。 《穀梁傳註》無牲而祭曰薦。  又《集韻》才甸切。通荐。 《前漢·終軍傳》隨畜薦居。 《師古註》薦讀曰荐。  又與縉通。 《史記·五帝本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揚子·方言》江淮家居𥴖中謂之薦。 《註》薦音荐。  又《字彙補》卽略切,音爵。 《詩·大雅》𥂘醢以薦。與臄、咢爲韻。 《集韻》或作𥤆、𧲛。𥴖字原从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