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状的欹器。《北史·薛憕传》:“ 文帝 又造二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於莲而盈乎器,为鳧雁蟾蜍以饰之,谓之水芝欹器。”
荷花状的欹器。《北史·薛憕传》:“ 文帝 又造二欹器……一为二荷同处一盘,相去盈尺,中有莲,下垂器上,以水注荷,则出於莲而盈乎器,为鳧雁蟾蜍以饰之,谓之水芝欹器。”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灵~〕见“灵”。 〔~兰〕“芝”和“兰”,古书上指两种香草,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如“~~之室”、“~~玉树”。
古同“攲”:“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
用具的总称:~皿。~物。~械。木~。武~。~小易盈。 生物体结构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官。消化~。 人的度量、才干:~度。~量(liàng )。~宇。~质。大~晚成。 重视:~重。~敬。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芝』《唐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之。 《說文》神草也。 《本草》有靑赤黃白黑紫六色。 《註》芝爲瑞草,服之神仙。 《王充·論衡》芝生於土,土氣和,故芝草生。 《瑞應圖》王者敬事耆老,不失舊故,則芝草生。 《白虎通》德至山陵,則景雲出,芝實茂。 又《禮·內則》芝栭蔆椇。 又《揚雄·甘泉賦》于是乗輿,乃登夫鳳凰兮而翳華芝。 《註》華芝,華蓋也。 《六書略》隷作㞢,象芝出地。
『欹』《廣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𠀤音漪。 《玉篇》欹歟,歎美辭。通作猗。 《詩·商頌》猗與那與。 从欠,與敧別。 《說文》凡口出者皆从欠,若吹、欷、歔、歐、歎之類是也。
『器』《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去冀切,𢽽去聲。 《說文》衆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廣韻》器皿。 《易·繫辭》形乃謂之器。 《註》成形曰器。 《書·舜典》如五器。 《註》器謂圭璧。 又《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註》器,能也。 《論語》及其使人也,器之。 《疏》度人才器而官之。 又《論語》管仲之器小哉。 《註》言其度量小也。 又姓。見《姓苑》。 又叶欺迄切,音乞。 《曹植·黃帝三鼎贊》鼎質文精,古之神器。黃帝是鑄,以像太乙。 《集韻》或作𦈯。 《玉篇》俗作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