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俱备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uǐ lù jù bèi
成语注音 ㄕㄨㄟˇ ㄌㄨˋ ㄐㄨˋ ㄅㄟˋ
成语简拼 slj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水陸俱備
成语英文 Delicacies from land and sea are served.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水陆:指水上和陆地上出产的山珍海味。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菜肴丰盛。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今日~,大宴群臣,四方异物极多,内中欠少何物,贫道愿取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准备筵宴,水陆俱备。”


成语典故

水:指水产、海味。陆:指陆产、山珍。各种山珍海味都有。形容宴席上菜肴丰盛。《水浒传》第二回:“当日王都尉府中准备筵宴,水陆俱备。”也作【水陆毕陈】。(毕陈:都陈列出来。)《三国志通俗演义.司徒王允说貂婵》:“(王)允拜谢归家,水陆毕陈,于前厅正中设座,锦绣铺地,内外各设帏幕。”又有【干鲜水陆】。(干鲜:指干菜干果和鲜菜鲜果。)《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那四十个蝶子……里面自是山南海北干鲜水陆的酒馔(zhuàn)果菜。”(馔:食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高出水面的土地:~地。大~。 随从的样子:~~续续。 跳跃:“……翘足而~,此马之真性也”。 〔~离〕❶色彩繁杂,如“斑驳~~”;❷长(cháng),如“带长铗之~~兮,冠切云之崔嵬”。 姓。

全,都:百废~兴。声色~厉。 一起;在一起:~乐部。君与~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水』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俱』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拘。皆也。 《孟子》父母俱存。  又偕也,具也。 《莊子·天運篇》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乗車,兩馬,一豎子俱。  又姓。南凉將軍俱延,唐江州監軍俱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