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求人帮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
形容到处请求人家帮忙。《红楼梦》一○○回:“妈妈和二哥哥也算不得不尽心的了:花了银钱不算,自己还求三拜四的谋干。” 并列 三、四,泛指多。到处求助。[例]他做生意需要一笔本钱,~,好不容易凑足了,却全被小偷偷走了。△常用来指极其困窘时不得已多方求人。
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实(讲求实际)。~同存异。~全责备。~贤若渴。实事~是。 恳请,乞助:~人。~告。~乞。~医。~教。~助。 需要:需~。供过于~。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表示敬意的礼节:~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忏。礼~。回~。 恭敬地:~托。~谢。~读。~别。~谒(❶拜见;❷瞻仰陵墓、碑碣)。 行礼祝贺:~年。~寿。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将(jiàng)。~相(xiàng )。~师。~把子。 姓。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𠀤音裘。 《說文》索也。 《增韻》覓也,乞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詩·大雅》世德作求。 又招來也。 《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又等也。 《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 《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又山水名。 《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又姓。 《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又與裘通。 《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又與球通。 《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 《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又叶彊於切,音渠。 《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又叶巨九切,音臼。 《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 《玉篇》皮衣也。 《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 《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 《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
『三』《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拜』《唐韻》博怪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怪切,𠀤擺去聲。𢷎字重文。 《說文》楊雄說,拜,从兩手下也。 《禮·郊特牲》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疏》拜者,是服順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𢷎註》稽首,頭至地也。頓首,頭叩地也。空首,頭至手,所謂拜手也。吉拜,拜而后稽顙。凶拜,稽顙而后拜。奇讀爲奇偶之奇,謂一拜也。褒讀爲報,再拜是也。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振動,戰栗變動之拜也。 《詩詁》一,稽首,謂下首至地稽留乃起。二,頓首,謂下手置首於地卽起。三,空首,謂下手首不至地。四,振動,謂恐悚迫蹙而下手。五,吉拜,謂雍容而下手。七,奇拜,謂禮𥳑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又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 《𥠇天子傳》膜拜而受。 又《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 《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又朝廷授官曰拜。 《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 《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又屈也。 《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 《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拜蔏藋。 《註》疑卽商陸。本作𢷎。 《六書正譌》又作𢫶。
『四』《唐韻》《集韻》𠀤息利切,音泗。 《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又《玉篇》隂數次三也。 《正韻》倍二爲四。 《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又姓。 《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又《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𥨥易,非四之本義也。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