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求亲友救济。
李纳《姑母》:“姑母不爱求亲告友,不爱向人诉苦。”
见“求亲靠友”。[例]儿子得了奇病,他~,才筹了一笔巨款,把儿子治好。
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实(讲求实际)。~同存异。~全责备。~贤若渴。实事~是。 恳请,乞助:~人。~告。~乞。~医。~教。~助。 需要:需~。供过于~。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属。~人。~缘。双~(父母)。~眷。 婚姻:~事。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戚。~故。~邻。~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 本身,自己的:~睹。~聆。~笔。 感情好,关系密切:~密。相~。~睦。~疏。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吻。
〔~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说给别人,通知:~谕。~知。~诫。~诉。报~。劝~。奔走相~。 向行政司法机关检举、控诉:~发。~状。控~。 表明,请求:~老。~急。自~奋勇。 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出现:~成。~竭(宣布某种东西用尽)。~罄(现指财物用尽或货物等售完)。公~。
彼此有交情的人:朋~。~谊。~情。 有亲近和睦关系的:~邦。~邻。 相好,互相亲爱:~爱。~善。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𠀤音裘。 《說文》索也。 《增韻》覓也,乞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詩·大雅》世德作求。 又招來也。 《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又等也。 《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 《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又山水名。 《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又姓。 《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又與裘通。 《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又與球通。 《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 《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又叶彊於切,音渠。 《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又叶巨九切,音臼。 《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 《玉篇》皮衣也。 《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 《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 《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
『友』《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有。 《說文》同志爲友。 《禮·儒行》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𠀤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又善于兄弟爲友。 《書·君𨻰》惟孝友于兄弟。 又凡氣類合同者皆曰友。 《司馬光·潛虛》醜,友也。天地相友,萬彙以生。日月相友,羣倫以明。風雨相友,艸木以榮。君子相友,道德以成。 又《韻補》叶羽軌切,音洧。 《前漢·禮樂志天馬歌》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