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追求荣誉反而受到污辱。
比喻追求荣誉反而受到污辱。
一到,瞿鸿玑力主严办,周荣曜~,做了未出国门的几天公使,反落得个倾家荡产的结局。 高阳《慈禧全传》九十六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五十九回:“这样的人到了堂子里头这样的地方,那就真是求荣反辱、自寻苦吃了。”
连动 企求荣耀,反受折辱。语出《论语·卫灵公》:“是以求荣反辱,求亲反疏。”△贬义。用于描写事与愿违的结果。
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实(讲求实际)。~同存异。~全责备。~贤若渴。实事~是。 恳请,乞助:~人。~告。~乞。~医。~教。~助。 需要:需~。供过于~。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 抵制,背叛,抗拒:~霸。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 类推:举一~三。
羞耻:羞~。耻~。 使受到羞耻:~骂。侮~。折~。 谦辞,表示承蒙:~承。~赐。 玷污,辜负:~没(mò)。~命。玷~。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𠀤音裘。 《說文》索也。 《增韻》覓也,乞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詩·大雅》世德作求。 又招來也。 《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又等也。 《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 《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又山水名。 《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又姓。 《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又與裘通。 《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又與球通。 《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 《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又叶彊於切,音渠。 《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又叶巨九切,音臼。 《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 《玉篇》皮衣也。 《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 《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 《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
『反』《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𠀤音返。 《說文》覆也。从又,厂。 《詩·周頌》福祿來反。 《註》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 又《前漢·𨻰勝傳》使者五反。 《註》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𠀤音幡。 《廣韻》斷獄平反。 《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 《增韻》理正幽枉也。 《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 《註》反,音幡。 又通作翻。 《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𠀤部版切,翻上聲。 《集韻》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 《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爲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覆也。
『辱』《唐韻》而蜀切《集韻》儒欲切,𠀤音蓐。 《廣韻》恥也。 《禮·曲禮》孝子不登危,懼辱親也。 又汙也。 《左傳·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塗泥久矣。 又屈也。 《禮·曲禮》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 《註》屈辱尊命之臨也。 又僇也。 《說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疆上僇之也。 又姓,見《姓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