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洽背


   同“汗流浃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àn liú qià bèi
成语注音 ㄏㄢˋ ㄌ一ㄡˊ ㄑ一ㄚˋ ㄅㄟˋ
成语简拼 hlqb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The back is covered with sweat.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汗流浃背”。



成语示例


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


成语典故

同“汗流浃背”。《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 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对。”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三:“左右悉闻齐氏哀诉之声,惊起来视,即齐氏汗流洽背,精神恍然。” 见“汗流浃背”。《旧唐书·昭宗纪》:“昭宗临轩自谕之曰:‘卿等藩侯,宜存臣节,称兵入朝,不由奏请,意在何也?’茂贞、行瑜~,不能对。”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由身体的毛孔排泄出来的液体:~水。~流浃背。 出汗,使出汗:~颜(因羞惭而出汗;泛指惭愧)。~马功劳。~牛充栋。

〔可(kè)~〕见“可2”。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跟人联系,商量:面~。接~。 谐和:融~。 广博,周遍:博识~闻。 沾湿,浸润:内~五脏。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 违反:违~。~离。~信弃义。 不顺:~运。~兴(xìng )。 偏僻:~静。 听觉不灵:耳~。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汗』

《廣韻》《集韻》《韻會》侯旰切《正韻》侯幹切,𠀤音翰。 《說文》人液也。 《關尹子·八籌篇》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 《本草》李時珍曰:汗出於心,在內爲血,在外爲汗。故曰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 《易·渙卦》渙汗其大號。 《史記·蘇秦傳》揮汗成雨。 《前漢·劉向傳》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 《文心雕龍》其出如綍,不反若汗。  又泮汗,水無涯貌。 《左思·吳都賦》潰渱泮汗。  又澔汗,符采映耀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采色澔汗。  又瀾汗,長貌。 《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又汗汗,水廣大無際貌。 《郭璞·江賦》汗汗沺沺。  又質汗,藥名。  又《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𠀤音寒。可汗,酋長之稱。讀若克韓。  又番汗,漢縣名。音盤寒,屬遼東郡。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居寒切,𠀤音干。餘汗,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豫章郡。 《應劭註》汗音干。  又《韻補》叶彤甸切,音莧。 《蘇轍·夏夜詩》老人氣如縷,枕簟亦流汗。褰帷竟不寐,夜氣淨如練。

『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洽』

《唐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韻會》《正韻》胡夾切,𠀤音狹。和也,合也。 《詩·小雅》洽比其鄰。  又霑也。 《書·大禹謨》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正義》洽,謂沾漬優渥,洽于民心,言潤澤多也。  又《後漢·杜林傳》京師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註》洽,徧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  又《集韻》葛合切,音閤。水名。亦作郃。 《詩·大雅》在洽之陽。  又《韻補》叶胡急切,音覡。 《傅遐皇初頌》歌九功,舞八佾,鴻澤普,皇恩洽。  又叶胡頰切,音協。 《顏延之·赭白馬賦》武義粵其肅陳,文敎迄巳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

『背』

《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𠀤音輩。 《說文》𦟝也。从肉北聲。 《韻會》身北曰背。 《玉篇》背脊。 《正字通》身之隂也。 《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易·艮卦》艮其背。 《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又手背。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又壽也。 《爾雅·釋詁》背,壽也。 《詩·大雅》黃耉台背。  又《魯頌》黃髮台背。 《傳》台背,皆壽徵也。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 《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玉篇》堂北曰背。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背,北堂也,又人名。 《穀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旆。 《廣韻》弃背。 《集韻》違也。 《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書·太甲》旣往背師保之訓。 《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義同。  又《韻補》叶音必。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正韻》亦作偝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