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晨鷄


   即 汝南 鸡。《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鸡鸣歌》:“东方欲明星烂烂, 汝南 晨鷄登坛唤。”亦作“ 汝南晨鸡 ”。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二:“ 汝南 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参见“ 汝南鸡 ”。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即 汝南 鸡。《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一·鸡鸣歌》:“东方欲明星烂烂, 汝南 晨鷄登坛唤。”亦作“ 汝南晨鸡 ”。 唐 刘禹锡 《平蔡州》诗之二:“ 汝南 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参见“ 汝南鸡 ”。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你:~辈。~等。~曹。~将何经。 姓。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 姓。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清早,太阳出来的时候:早~。凌~。~光。~曦(晨光)。~风。~雾。~炊。

家禽。《玉篇•鳥部》:“鷄,知時鳥。又作雞。” 小虫醯鸡的省称。即蠛蠓。古人误认为是由酒醋上的白霉所变成。明袁宏道《醉叟傳》:“諸小蟲浸漬杯中,如鷄在醯,與酒俱盡。” 姓。《萬姓統譜•齊韻》:“雞(鷄),本朝雞鳴時,字子信,遷安人,正統中,陝西苑馬寺監正。”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汝』

《唐韻》人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與切,𠀤音茹。水名。 《說文》水出弘農盧氏,還歸山東入淮。 《水經》汝水出河南梁縣勉鄕西天息山。 《酈道元注》今汝水出魯陽縣之大盂山黃柏谷,至原鹿縣,南入於淮,謂之汝口。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也。 《春秋釋例》汝水至汝隂褒信縣入淮。 《詩·周南》遵彼汝墳。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爲王畿及鄭楚之地。左傳,楚襲梁,及霍,漢爲梁縣,後魏屬汝北郡,隋移于陸渾縣北,遂攺爲汝州。 《廣輿記》今屬河南州,西有臨汝城古蹟。  又汝寧,郡名。 《廣輿記》秦屬潁川,漢曰汝南,元曰汝寧郡,有汝陽縣。  又姓。 《書·亡篇》有汝鳩,汝方,湯之賢臣。 《左傳》有汝寬。  又《韻會》通作女。 《前漢·地理志》女陽,女隂,𠀤與汝同。  又爾女亦作爾汝。 《書·益稷》子欲左右,有民汝翼。子欲宣力,四方汝爲。

『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那含切,音男。 《說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 《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 《前漢·律歷志》太陽者,南方。南,任也。陽氣任養物,於時爲夏。 《白虎通》八月之律,謂之南呂何。南者,任也。言陽氣尚有任生薺麥也。  又樂名。 《詩·小雅》以雅以南。 《韻會》南亦雅樂名,猶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樂名。  又姓。 《韻會》魯大夫南遺。 《宋書·律志》班左並馳,董南齊轡。  又雙南,金也。 《范仲淹金在鎔賦》英華旣發,雙南之價彌高。鼓鑄未停,百鍊之功可待。  又《翻譯名義》合掌作禮曰和南。 《淳化帖衞夫人書》衞和南。  又《韻補》叶尼心切,音寧。 《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 《陸雲·喜霽賦》朱明啓𠋫,凱風自南,復火正之舊司,黜后土于重隂。

『晨』

《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丞眞切,𠀤音辰。 《說文》曟,或省作晨。房星爲民田時者。 《周語》農祥晨正。 《註》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  又《廣韻》食鄰切《集韻》乗人切,𠀤音神。 《說文》作䢅,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時也。 《九經字樣》䢅,隷省作晨。 《爾雅·釋詁》晨,早也。 《釋名》晨,伸也。旦而日光復伸見也。 《玉篇》明也。 《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  又《集韻》慈鄰切,音秦。關中語也。  又《集韻》鷐通作晨。 《爾雅·釋鳥》晨風,鸇。 《註》鷂屬。 《詩·秦風》鴥彼晨風。  又《韻補》叶時連切。 《陸機·挽歌》側聽隂溝涌,臥觀天井懸。廣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鷄』

《廣韻》古奚切《集韻》堅奚切,𠀤音稽。 《說文》知時畜也。 《徐鉉曰》鷄者,稽也。能稽時也。 《易·說卦》巽爲鷄。 《詩·鄭風》女曰鷄鳴。 《禮·曲禮》鷄曰翰音。 《韓詩外傳》鷄有五德:首帶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 《爾雅·釋畜》鷄大者蜀,蜀子雓。 《郭註》今蜀鷄也。魯鷄又其大者。或曰鷄爲積陽,又名燭夜。春秋運斗樞曰:玉樞星精散爲鷄。李時珍曰:鷄類甚多。朝鮮一種長尾鷄,尾長三四尺。遼陽一種食鷄,一種角鷄。南越一種長鳴鷄,晝夜啼叫。南海一種石鷄,潮至卽鳴。蜀中一種鶤鷄,楚中一種傖鷄,𠀤高三四尺。江南一種矮鷄,脚纔二寸許也。廣志云:大者曰蜀,小者曰荆,其雛曰𪅏。  又火鷄。 《洞冥記》滿剌伽國有火鷄,食火吐氣,島𡗝以其卵爲飮器。  又竹鷄似鷓鴣,居竹林閒,性好啼,蜀人呼爲鷄頭鵠。  又杉鷄。陳藏器云:出澤州有石英處,常食碎石英,腹下毛赤,不能遠翔。  又秧鷄,白頰長觜短尾,背有白斑。夏至後夜鳴達旦,秋後卽止。  又《拾遺記》漢武帝大初二年,月氏國貢雙頭鷄,四足一翼,鳴則俱鳴。  又《洞冥記》遠飛鷄,曉飛四海外,夕還依人。  又天鷄,星名。 《北齊書》武成卽位,大赦,殿門外建金鷄,不詳其義。問於司馬膺之,對曰:海中日占云:天鷄星動,當有赦,帝王以爲𠋫。  又《前漢·天文志》野鷄一星,在軍市中。  又山名。 《史記·五帝紀》黃帝西至於空桐,登鷄頭。 《註》索隱曰:鷄頭,山名。  又《山海經》鷄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  又寶鷄,縣名。  又鷄人,官名。 《周禮·春官》鷄人掌鷄牲,辨其物,又夜嘑旦,以嘂百官。  又神名。 《史記·漢宣帝神爵元年》遣諫大夫王褒,求金馬碧鷄之神於益州,褒作聖主得賢臣頌以諷。  又鷄鳴,歌名。 《前漢·高帝紀》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 《應劭曰》鷄鳴歌也。  又蟲名。 《爾雅·釋蟲》螒天鷄。 《郭註》水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鷄,又曰樗鷄。 《詩·豳風》六月莎鷄振羽。 《朱傳》蟋蟀也。  又醯鷄。 《莊子註》蠛蠓也。  又樹鷄,菌也。 《王建詩》雁門天花不復憶,况乃桑鵝與樹鷄。  又鷄毒。 《高誘曰》烏頭也。  又鷄頭,芡也。  又鷄蘇伏,鷄子,𠀤草名。  又辟鷄。 《禮·內則》麕爲辟鷄。 《註》葅類,聶而切之也。  又《風俗通》鷄本朱氏翁所化,故呼朱朱。祝鷄翁善養鷄,故呼祝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