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
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逆:抵触,拒绝。浩瀚的江海不拒绝容纳细小水流。比喻气度宽宏,能包容众物。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主谓浩瀚的江海能够容纳众多的细流。比喻人的胸怀气度广大,能够承当大事。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褒义。多用以比喻人的宽广胸怀。 →雅量高致 ?心地狭窄
大河的通称:~山。~河。~天。~干(gān)(江边)。~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特指中国长江:~防。~汉。~淮。~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姓。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 迎接:~旅(旅店)。 预先:~料(预料)。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雨。矮~。短~精悍。 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事。~节。~题大作。~打~闹。 时间短:~坐。~住。 年幼小,排行最末:~孩。 谦辞:~弟。~可。~人(①谦称自己,指地位低;②指人格卑鄙的人;③指子女;④小孩儿)。 妾:~房。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雙切,音杠。水名。 《風俗通·山澤篇》江者,貢也。出珍物,可貢獻也。 《釋名》江,共也。小江流入其中,所公共也。 《說文》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入海。 《書·禹貢》岷山導江。 《家語》夫江始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江津也,不舫舟,不避風雨,不可以涉。 又《書·禹貢》三江旣入。 《韋昭國語註》吳松江,錢塘江,浦陽江。 《郭璞·山海經註》岷山,大江水所出。崍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南江,北江,皆東流注於大江。 《庾闡·揚都賦註》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海爲婁江,東南入海爲東江,幷松江爲三。 《前漢·地理志註》三江,謂北江、中江、南江。 又九江,在荆州。 《書·禹貢》九江孔殷。 《正義》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爲江。 又州名。春秋時爲吳楚地,秦爲九江郡,晉爲潯陽郡,卽古江州。 《地理通釋》漢九江郡,本在江北,而今所謂江州者,實武昌郡之柴桑縣。後以江北之潯陽幷柴桑而立郡,又自江北徙治江南,以故江南得有潯陽之名。後又因潯陽而攺爲江州,實非古江州地也。 又姓。本伯益之後,爵封于江,後以國爲氏。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天潢旁江星。江星動,人涉水。 又帝江,神鳥。出天山,識歌舞。見《山海經》。 又《韻補》叶古紅切,音公。 《楚辭·九章》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今滇語呼江爲公。 又名江魚爲公魚。
『海』《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
『不』《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逆』《唐韻》《正韻》宜戟切《集韻》《韻會》仡戟切,𠀤凝入聲。 《增韻》迕也,拂也,不順也。 《釋名》逆,遌也。不從其理,則逆遌不順也。 《書·大禹謨》從逆凶。 《註》言悖善從惡也。 又《太甲》有言逆于汝心。 《註》人以言拂逆也。 又《廣韻》亂也。 《禮·孔子燕居》勇而不中禮,謂之逆。 《前漢·武帝紀》大逆不道。 又《說文》迎也。 《周禮·春官·中春》龡豳詩以逆暑。 《書·呂𠛬》爾尚敬逆天命。 《春秋·桓八年》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 又《玉篇》度也,謂先事預度之也。 《論語》不逆詐。 《易·說卦》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又奏事上書曰逆。 《周禮·天官》宰夫掌敘羣吏之治,以待諸臣之復,萬民之逆。 《夏官·太僕》掌諸侯之復逆。 《註》復,謂奏事。逆,謂自下而上曰逆。 又受也。 《儀禮·聘禮》衆介皆逆命不辭。 《註》逆猶受也。 《周禮·天官·司書》以逆羣吏之徵令。 《註》逆受而鉤考之。 又河名。 《書·禹貢》同爲逆河,入于海。 《註》言九河合爲一,大河逆之而入海也。 又曲逆,地名。 《史記·𨻰平傳》封平爲曲逆侯。 又叶宜脚切,音虐。 《詩·魯頌》孔淑不逆,淮夷卒獲。獲叶音霍。
『小』《唐韻》《集韻》《韻會》私兆切《正韻》先了切,𠀤蕭上聲。 《說文》物之微也。从八从亅。見而分之。 《徐曰》亅,始見也。八,分也。始可分別也。 《玉篇》細也。 《易·繫辭》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 《左傳·襄三十一年》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又《周禮·天官》有小卿,副貳,大卿,卽小宰等也。 又狹隘也。 《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又輕之也。 《左傳·桓十三年》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必小羅。 又《詩·邶風》慍于羣小。 《註》小,衆妾也。 又《韻輯》白小,魚名。 又叶蘇計切,音細。 《白居易·懺悔偈》無始劫來,所造諸罪。若輕若重,無大無小。了不可得,是名懺悔。
『流』《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