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污秽的言语肆意诬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若説到那些话头,你便説是儿子不孝,污口横衊。”
用污秽的言语肆意诬蔑。《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若説到那些话头,你便説是儿子不孝,污口横衊。”
浑浊的水:粪~。血~。 肮脏,不干净:~水。~泥。~浊。 肮脏的东西:~渍。~垢。 不廉洁:贪~。 弄脏:玷~。~损。~辱。~蔑(a.玷污;b.诬蔑)。~染。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 破裂的地方:~子。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目受伤而不明。 无,没有:~以复加。 小:~视。轻~。 灭:“而~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涂染:诬~。污~。
《唐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正韻》苦厚切,𠀤𡨥上聲。 《說文》人所以言食也。象形。 《易·頤卦》自求口食。 《書·大禹謨》唯口出好興戎。 又戸口。 《孟子》數口之家。 《前漢·宣帝紀》膠東相成勞來不怠,流民自占八萬餘口。 又《李陵傳》捕得生口,言李陵敎單于爲兵,以備漢軍。 又姓。 《唐韻》今同州有之。 《正字通》明弘治中,宣府通判口祿。 又古口,複姓。 《正字通》漢有古口引。 又壺口,山名。 《書·禹貢》冀州旣載壺口。 又谷口,地名。 《史記·范睢傳》北有甘泉谷口。 《註》九嵏山中西謂之谷口。 又列口,縣名。 《前漢·地理志》樂浪郡,列口縣。 又《史記·倉公傳》切其脉時,右口氣息。 《註》右手寸口也。脉經,從魚際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 又《韻補》苦動切,音孔。 《釋名》口,空也。空上聲。 又叶康杜切,音苦。 《詩·小雅》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前漢·溝洫志》且漑且糞,長我禾黍。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宋玉·風賦》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泰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下叶音戸。◎按唐韻正,口古音苦。引朱子韓文考異云:今建州人謂口爲苦,走爲祖。雖出俚俗,亦由音本相近,故與古暗合也。是直以爲口當讀作苦,非止叶音矣。 又叶恪侯切,音彄。 《梁法雲·三洲歌》三洲斷江口,水從窈窕河傍流。
『蔑』《唐韻》莫結切《正韻》彌列切,𠀤音篾。 《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蔑然。 《晉書·衞瓘傳》權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又削也。 《易·剝卦》剝牀以足蔑貞,凶。 又《書·君奭》兹迪彝敎文王蔑德。 《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 《疏》蔑,小也。 《揚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 又《小爾雅》無也,末也。 《詩·大雅》喪亂蔑資。 又《周語》不蔑民功。 《註》蔑,棄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又與滅通。 《晉書·張駿傳》江吳寂蔑,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 《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蔑死。 《註》卽楚將唐昧。昧與蔑同。 《宋書·武帝紀》臨朐有巨蔑水。 《水經注》袁宏謂之巨昧水。 《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从𢎿,不从伐。 《唐韻》《韻會》𠀤莫結切,音蔑。 《說文》汚血也。 《前漢·文五王傳》汙衊宗室。 《師古注》衊謂塗染也。 《唐書·桓彥範傳》李朝隱奏:彥範等恐爲仇家誣衊,請遣御史案實。 又《列女傳》糞穢衊面。 又《篇海》鼻出血也。 《素問》膽移𤍠於腦,則辛額鼻淵。鼻淵者,濁流下不止也,傳爲䘐衊瞑目。 又《集韻》莫葛切,音末。 又䁕見切,音麪。 又謨官切,音瞞。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