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水势浩大。恣:放纵,没有拘束。肆:任意、无限制。恣肆:放纵不拘。水势浩大而且放纵不拘。比喻文笔、言谈豪放,自由无拘束。
唐·柳宗元《直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明·归有光《与潘子实书》:“听其言汪洋恣肆,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
恣肆:放纵无忌。形容文章、言论或书法等潇洒豪放,气势浑厚雄健。语本唐.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主谓 水势浩大而且放纵不拘。比喻文笔、言谈豪放,自由无拘束。明·归有光《震川集·七·与潘子实书》:“听其言~,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明·冯梦祯《镌苏厚先生全集序》:“先生诗,沉雄典古……文则本之《六经》《语》《孟》,虽~,如翻风卷涛,顷刻万里,而不离其宗。”△多用于描写豪放、自由的文笔、言谈。→汹涌澎湃
深广:~洋大海。 液体聚集在一个地方:地上~着水。~~(①眼里充满眼泪的样子;②象声词,形容狗叫声)。 量词,用于液体:一~水。 姓。
比海更大的水域:海~。 广大,众多,丰盛:~溢。~~。 指外国的,外国来的:~人。~货。~为中用。 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结合。 银元:大~。~钱。
放纵,无拘束:~意。~肆。~睢。~情。~行无忌。 方言,舒服:透~。睡得真~。
放纵,任意行事:~口。~虐。~意。放~。~无忌惮。 尽,极:~力(尽力)。~目。~勤。 陈列,陈设:~筵。 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诸市朝。 店铺:市~。茶坊酒~。 “四”的大写。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光切,音尫。 《說文》深廣也。 《淮南子·俶眞訓》汪然平靜,寂然淸澄。 《後漢·黃憲傳》叔度汪汪若千頃波。 又池也。 《通俗文》停水曰汪,池之汙濁者。 《揚子·方言》楚謂之汪,閩謂之洋。 《左傳·桓十五年》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 又大貌。 《晉語》汪是土也。 又《楊萬里·擬楚辭》誕寘之祝融之汪。 《註》謂南海也。 又水名。 《水經注》潢水一名汪水,與洈水合,至沛入泗。 又姓。 《廣韻》汪芒氏之後。 《姓苑》新安人。 又《廣韻》紆往切《集韻》嫗枉切,𠀤音枉。 《後漢·郡國志》汪陶,縣名。屬鴈門。 《前漢志》作𣳫。 又《廣韻》烏浪切《集韻》烏曠切,𠀤音䤑。停水臭也。或从廣作瀇,从枉作㳹。 又《集韻》烏宏切。與泓同。水貌。 《說文》作𣳫。
『洋』《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𠀤音詳。水名。 《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又《玉篇》水出昆侖山北。 《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又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 《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又蜀水名。 《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又州名。 《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爾雅·釋詁》洋,多也。 《詩·魯頌》萬舞洋洋。 又廣也。 《詩·大雅》牧野洋洋。 《中庸》洋溢乎中國。 又瀾也。 《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又海名。 《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又洋洋,水盛貌。 《詩·衞風》河水洋洋。 又與徉同。 《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 《註》方徉猶翺翔也。 又與養同。 《爾雅·釋訓》洋洋,思也。 《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恣』《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資四切,資去聲。 《說文》縱也。从心次聲。 《漢明德馬皇后詔》寵貴橫恣。 又《詩·檜風·小序》疾恣也。 《鄭箋》恣,謂狡㹟淫戲,不以禮也。 又《五音集韻》千咨切,音趑。恣睢,自得貌。秦刻石文作資。
『肆』《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息利切《正韻》悉漬切,𠀤音四。 《說文》極陳也。 《爾雅·釋言》肆,力也。 《疏》極力也。 《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註》肆,極也。 《周語》藪澤肆旣。 《註》肆,極也。旣,盡也。 又《玉篇》放也,恣也。 《易·繫辭》其事肆而隱。 《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 《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 《註》肆,展放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偷。 《註》肆,猶放恣也。 又遂也。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傳》肆,遂也。 又次也。 《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駕謂更其肆也。 《疏》謂止舍處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卽肆也。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又陳也,列也。 《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肆,陳也。 《詩·大雅》肆筵設席。 《註》肆者,陳設之意。 又《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 《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 《註》肆,謂陳物處。 《前漢·𠛬法志》開市肆以通之。 《註》師古曰:肆,列也。 又《韻會》旣𠛬,陳尸曰肆。 《禮·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 《註》肆,謂死𠛬暴尸也。 《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又《爾雅·釋詁》肆,故也。 《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 《又》肆,今也。 《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 《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 《傳》肆,故也。 《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 《傳》肆,故今也。 又《博雅》伸也。 《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註》肆,申也。 又《小爾雅》餘也。 又緩也。 《書·舜典》眚災肆赦。 《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 《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 《疏》肆,緩也。◎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穀梁傳註:肆,失也。三傳異義。 又《玉篇》量也。 又大也。 《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又長也。 《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 《傳》肆,長也。 又弃也。 《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安不忘危也。 《註》服虔曰:肆,弃也。 又《小爾雅》突也。 《詩·大雅》是伐是肆。 《傳》肆,疾也。 《箋》肆犯突也。 《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 《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 《註》肆,暫往而退也。 又《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 《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 《註》肆,列也。縣鍾十六爲一肆。二肆,三十六枚。 又官名。 《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又姓。 《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又祭名。 《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放也。 又《韻會》羊至切。與肄同。 《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 《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 《註》肆,讀爲肄。肄,餘也。 《釋文》肆,音肄。 又音陔。 《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 《註》肆夏,當爲陔夏。 《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解也。 《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 《註》治肉曰肆。 《疏》肆,剔也。 《釋文》肆,敕歷切。 《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士喪禮曰:肆解去蹄。 《贾疏》羞,進也。肆,解也。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 《釋文》肆,他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