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沅芷澧兰”。
清·方文《酬邹师可见投之作》诗:“沅芷湘兰昔所闻,十年今始觏群芬。”
同“沅芷澧兰”。清 方文《酬邹师可见投之作》诗:“沅芷湘兰昔所闻,十年今始觏群芳。” 见“沅芷澧兰”。清·方文《酬邹师可见投之作》:“~昔所闻,十年今始觏群芬。”
〔~江〕水名,发源于中国贵州省,流经湖南省入洞庭湖。
〔白~〕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茎叶有细毛,夏天开白色小花,果实椭圆形。根可入药。简称“芷”;亦称“辟芷”。
〔~江〕水名,源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湖南省,注入洞庭湖。 湖南省的别称:~绣。~剧。~菜。~语。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古书上指“木兰”。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古同“斓”,斑斓。 姓。
《唐韻》《集韻》𠀤愚袁切,音元。水名。 《說文》水出牂牁故且蘭,東北入江。 《山海經》沅水出象郡鐔城西。 《註》象郡,今日南也。 《尚書·日記》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蠻界。 《水經》沅水出牂牁且蘭縣,爲旁溝水,又東至鐔城縣爲沅。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州縣名。 《廣輿記》屬湖廣辰州府,漢武陵地,唐沅州。 又有沅陵縣。 又常德府有沅江縣。 又雲南有鎭沅府。 又《集韻》《正韻》𠀤五遠切,音阮。義同。
『芷』《唐韻》《韻會》《正韻》𠀤諸市切,音止。白芷,藥名。 《本草》一名芳香,一名澤芬,生河東川谷中,主長肌膚,潤澤顏色,可作面脂。 《荀子·勸學篇》蘭槐之根是爲芷。 《屈原·離騷》扈江蘺與辟芷兮。 又地名。 《前漢·夏侯嬰傳》戰于藍田芷陽。 《註》芷陽,後爲霸陵縣。◎按芷陽《史記》作茝陽,音義同。
『湘』《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襄。水名。 《說文》水出零陵陽海山,北入江。 又山名。 《史記·黃帝本紀》黃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又地名。 《廣輿記》長沙府吳晉曰湘州。 又湖名。 《廣輿記》在紹興府蕭山縣。 又烹也。 《詩·召南》于以湘之,維錡及釜。 又《集韻》思莊切,音霜。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