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茝醴兰


   见“沅芷澧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uán chà lǐ lán
成语注音 ㄩㄢˊ ㄔㄚˋ ㄌ一ˇ ㄌㄢˊ
成语简拼 ycll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沅茝醴蘭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沅芷澧兰”。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见“沅芷澧兰”。※茝,不读作jī,又,古读zh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江〕水名,发源于中国贵州省,流经湖南省入洞庭湖。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甜酒。 甜美的泉水:~泉。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古书上指“木兰”。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古同“斓”,斑斓。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沅』

《唐韻》《集韻》𠀤愚袁切,音元。水名。 《說文》水出牂牁故且蘭,東北入江。 《山海經》沅水出象郡鐔城西。 《註》象郡,今日南也。 《尚書·日記》楚中九江,五曰沅江,出沅州西蠻界。 《水經》沅水出牂牁且蘭縣,爲旁溝水,又東至鐔城縣爲沅。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澧有蘭。  又州縣名。 《廣輿記》屬湖廣辰州府,漢武陵地,唐沅州。  又有沅陵縣。  又常德府有沅江縣。  又雲南有鎭沅府。  又《集韻》《正韻》𠀤五遠切,音阮。義同。

『茝』

《集韻》《韻會》𠀤醜止切,音齒。 《玉篇》香草。 《說文》囂也。齊謂之茝,楚謂之離。 《爾雅疏》茝,芎藭苗也。一名蘪蕪。 《禮·內則》佩帨、茝蘭。 《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 《博雅》山茝,蔚香、藁本也。  又《韻會》通芷。茝陽,地名。詳芷字註。  又《廣韻》昌紿切。義同。

『醴』

《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弟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禮。 《說文》酒一宿𦏧也。 《玉篇》甜酒也。 《釋名》醴,禮也。釀之一宿而成,醴有酒味而已也。 《詩·小雅》且以酌醴。 《傳》饗醴,天子之飮酒也。 《詩詁》酒之甘濁而不泲者。 《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二曰醴齊。 《註》醴,猶體也。成而滓汁相將,如今恬酒。 《前漢·楚元王傳》元王每置酒,常爲穆生設醴。 《註》師古曰:醴,甘酒也。少𩍔多米,一宿而熟。  又《廣韻》醴泉,美泉也。狀如醴酒,可養老。 《爾雅·釋天》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禮·禮運》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正字通》木醴。 《建康實錄》𨻰末,覆舟山、蔣山松栢林冬日常出木醴,後主以爲甘露。  又縣名。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醴陵侯越。 《註》縣名,屬長沙。 《廣韻》醴泉縣,屬京兆府,本漢谷口縣也,屬馮翊。至後魏置寧夷縣,隋攺醴泉,因周醴泉宮得名。 《韻會》唐置乾州,宋攺醴州,因醴泉縣名。  又灃水,亦作醴。 《楚辭·九歌》沅有芷兮醴有蘭。 《史記·夏本紀》又東至于醴。 《註》索隱曰:騷人所歌,濯余佩于醴浦,醴卽灃水也。  又《字彙補》與禮通。 《禮·內則》世子生,宰醴負子,賜之束帛。 《註》醴當爲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