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烽静柝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én fēng jìng tuò
成语注音 ㄔㄣˊ ㄈㄥ ㄐ一ㄥˋ ㄊㄨㄛˋ
成语简拼 cfjt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沉烽靜柝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玄宗《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围泰,沉烽静柝八荒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没(mò)入水中,与“浮”相对:~没。~渣。~浮(喻盛衰消长)。石~大海。~鱼落雁。静影~璧。 落下,陷入:~陷。 重量大:~重。 慎重,不轻浮:~着(zhuó)。~毅。 深切长久,程度深:~思。~滞。~吟。~默。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火( 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➋ 喻战争或战乱)。~烟。~燧。~火台。~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停止的,与“动”相对:~止。~态。~物。平~。风平浪~。 没有声音:安~。寂~。僻~。冷~。肃~。~悄悄。~穆。~谧。~默。~观。~听。 安详,闲雅:~心。~坐。 古同“净”,清洁。 姓。

古代打更用的梆子:“朔气传金~”。 古同“拓”,开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沉』

《字彙》同沈。

『烽』

《廣韻》《集韻》《韻會》𠀤敷容切,音丰。 《廣韻》本作㷭。 《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 《註》索隱曰:纂要云: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 《漢書》作㷭。 《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桔槹,如有𡨥則舉之,燧積薪,有𡨥則燔然之也。  又《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 《註》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  又《玉篇》戸東切,音洪。義同。

『柝』

《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𠀤音託。 《說文》作𣔳、𣟄,判也。夜行所擊者。 《易·下繫》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左傳·哀七年》魯擊柝,聞于邾。 《徐鉉曰》謂判兩木夾于門爲機,相擊以警夜也。今荒城多叩鼓以持更,蓋其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