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嘴油舌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óu zuǐ yóu shé
成语注音 一ㄡˊ ㄗㄨㄟˇ 一ㄡˊ ㄕㄜˊ
成语简拼 yzy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



成语示例


汤镇台见他油嘴油舌,恼了道:‘我出门三十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


成语典故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汤镇台见他油嘴油舌,恼了道:‘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亦作“油嘴滑舌”。《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北京的报纸上,油嘴滑舌,吞吞吐吐,顾影自怜的文字不是比六七年前多了吗?” 并列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西游记》36回:“你这游方的和尚,便是有些~的说话。”△贬义。用于形容说话的态度和腔调。→油嘴花唇油嘴狗舌 ?正色直言 一本正经。也作“油嘴滑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饼。~布。~彩。~画。~亮。~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轮。~垢。奶~。石~。食~。汽~。添~加醋。 用油或漆涂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被油弄脏:衣服~了一大片。 狡猾:~滑。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饼。~布。~彩。~画。~亮。~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轮。~垢。奶~。石~。食~。汽~。添~加醋。 用油或漆涂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被油弄脏:衣服~了一大片。 狡猾:~滑。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 铃或释中的锤。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油』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水名。 《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 《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 《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 《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 《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 《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 《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 《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 《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 《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 《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 《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 《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 《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𠀤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 《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 《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 《篇海》物有光也。 《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嘴』

《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

『油』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水名。 《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 《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 《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 《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 《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 《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 《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 《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 《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 《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 《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 《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 《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 《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𠀤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 《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 《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 《篇海》物有光也。 《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食列切,然入聲。 《說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別味者也。 《徐曰》凡物入口,必于於舌。 《六書精薀》舌以卷舒爲用,口以開闔爲用,各一其隂陽也。 《釋名》舌,卷也,可以卷制食物,使不落也。 《又》舌,泄也,舒泄所當言也。 《易·說卦》兌爲口舌。 《疏》口舌,爲言語之具也。 《詩·大雅》莫捫朕舌,言不可逝矣。  又射侯上下个曰舌。 《儀禮·鄕射禮》倍中以爲躬,倍躬以爲左右舌。 《註》居兩旁謂之个,左右出謂之舌。  又言也。 《揚子·太𤣥經》吐黃酋舌。 《註》舌,言也。  又姓。 《姓纂》越大夫舌庸。  又羊舌,複姓。 《左傳·閔二年》狐突欲行。羊舌大夫曰:不可。 《疏》羊舌,氏也。爵爲大夫。  又官名。 《周語》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 《註》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又國名。 《淮南子·地形訓》穿𦙄民,反舌民。 《註》反舌民,不可知而自相曉。一說舌本在前,不向喉,故曰反舌也。南方之國名也。 《山海經》歧舌國在其東。一曰在不死民東。 《註》其人舌皆岐。或云:支舌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萿,麋舌。 《註》今麋舌草春生葉,有似於舌。  又《博雅》燕薁,蘡舌也。  又《正字通》牛舌,芣苢。別名江東呼蝦蟇衣,山東名牛舌。  又鳥名。 《禮·月令》仲夏之月,反舌無聲。 《註》反舌,百舌鳥。 《淮南子·說山訓》人有多言者,猶百舌之聲。 《註》百舌,鳥名。能易其舌,效百鳥之聲,故曰百舌也。  又無舌,蟲名。 《本草註》一名益符,主閉。  又長舌,獸名。 《山海經》長舌山有獸,名長舌,狀如禺,四耳,出則郡多水。  又《韻補》叶商刮切,音殺。 《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賦政于外,四方爰發。  又叶食僞切,音逝。 《郤正釋譏》家挾殊議,人懷異計。縱橫者欲披其胷,徂詐者暫吐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