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火虫虫


   方言。即萤火虫。 刘半农 《瓦釜集·第三歌》:“姐肚里勿晓得郎来郎肚里也勿晓得姐,同看仔一个油火虫虫飘飘漾漾过池塘。”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óu huǒ chóng chóng
成语简拼 yhcc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方言。即萤火虫。 刘半农 《瓦釜集·第三歌》:“姐肚里勿晓得郎来郎肚里也勿晓得姐,同看仔一个油火虫虫飘飘漾漾过池塘。”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饼。~布。~彩。~画。~亮。~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轮。~垢。奶~。石~。食~。汽~。添~加醋。 用油或漆涂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被油弄脏:衣服~了一大片。 狡猾:~滑。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力。~烛。~源。~焰。烟~。~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紧急:~速。十万~急。 指枪炮弹药等:~药。~炮。 发怒,怒气:~暴。~性。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肝~。毒~攻心。 形容红色的:~红。~腿。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油』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水名。 《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 《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 《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 《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 《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 《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 《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 《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 《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 《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 《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 《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 《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 《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𠀤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 《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 《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 《篇海》物有光也。 《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

『火』

《唐韻》《集韻》呼果切《韻會》《正韻》虎果切,𠀤貨上聲。 《說文》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毀也,物入中皆毀壞也。 《玉篇》𤆄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 《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又星名。 《書·堯典》日永星火。 《傳》火,蒼龍之中星。  又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又《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 《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又《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 《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論語》鑽燧改火。  又盛陽曰炎火。 《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傳》炎火,盛陽也。 《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 《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 《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又《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又《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 《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又《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 《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 《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又人身有火。 《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又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 《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又山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又《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又井名。 《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 《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又寒火。 《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又火傳。 《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又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又《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 《疏》龜生火中者。  又火䑕。 《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又姓。 《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 《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又《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又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又叶後五切。 《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又叶虎何切。 《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 《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 《集韻》或作灬。

『虫』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鱗介總名。 《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 《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 《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蛇虺。 《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 《楚辭·大招》王虺騫只。 《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 《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 《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 《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 《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 《詩·邶風》虺虺其雷。 《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 《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 《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𠀤音种。 《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 《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 《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 《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 《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 《孔註》雉也。  又地名。 《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註》蟲,邾邑。  又書名。 《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 《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 《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虫,非。

『虫』

《唐韻》許偉切《集韻》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鱗介總名。 《說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虫爲象。凡虫之屬皆从虫。 《玉篇》古文虺字。註見三畫。 《佩觿集》蛇虫之虫爲蟲豸,非是。○按《說文》《玉篇》《類篇》等書,虫䖵蟲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䖵古䰟切,蟲持中切,截然三音,義亦各別。《字彙》《正字通》合䖵蟲二部倂入虫部,雖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覽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舊。若《六書正譌》以爲虫卽蟲省文,則大謬也。 《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𠀤音卉。 《廣韻》蛇虺。 《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 《楚辭·大招》王虺騫只。 《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 《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 《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 《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 《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 《詩·邶風》虺虺其雷。 《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 《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 《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 《唐韻》直弓切《集韻》《韻會》《正韻》持中切,𠀤音种。 《說文》从三虫,象形。凡蟲之屬皆从蟲。 《大戴禮》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爲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爲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爲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爲之長。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 《爾雅·釋蟲》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外骨內骨,郤行仄行,連行紆行,以脰鳴者,以注鳴者,以旁鳴者,以翼鳴者,以股鳴者,以胷鳴者,謂之小蟲之屬,以爲雕琢。 《大戴禮》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月化也。 《荀子·勸學篇》肉腐出蟲。  又《詩·大雅》蘊隆蟲蟲。 《傳》蟲蟲而熱也。  又桃蟲,鳥名。 《詩·周頌》肇允彼桃蟲。 《傳》桃蟲,鷦也,鳥之始小終大者。  又《書·益稷》華蟲作繪。 《孔註》雉也。  又地名。 《左傳·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圍蟲三月。 《註》蟲,邾邑。  又書名。 《魏志·裴松之註》邯鄲淳善蒼雅蟲篆。  又姓。 《前漢·功臣表》曲成侯蟲達。  又直衆切,音仲。與蚛同,蟲食物也。  又《集韻》徒冬切,音彤。 《爾雅·釋訓》爞爞,薰也。爞或作蟲。 《羣經音辨》蘊隆蟲蟲,蟲字又音徒冬切。 《韻會》俗作虫,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