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乱扶危


   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ì luàn fú wēi
成语注音 ㄓˋ ㄌㄨㄢˋ ㄈㄨˊ ㄨㄟ
成语简拼 zlfw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治亂扶危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他才是治乱扶危的合适人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 整理:~河。~水。 惩办:~罪。处(chǔ)~。 医疗:~病。~疗。医~。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 从事研究:~学。~史。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姓。

没有秩序:~套。紊~。凌~。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混淆:~伦。败常~俗。 任意随便:~吃。~跑。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横渡:~流。 治理:~臣。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正。~老携幼。 帮助,援助:~养。~植。~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梯。沙发~手。 姓。

不安全:~险。~殆。~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难(nàn )。~如累(lěi )卵。 损害:~害。~及。 高的,陡的:~石。~樯。 使人惊奇的:~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坐。“邦有道,~言~行”。 指人临死:病~。垂~。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治』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水名。 《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 《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亦理也。 《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 《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 《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 《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 《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 《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 《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 《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 《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 《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 《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 《集韻》治古作乿。註詳水部五畫。

『乱』

《正字通》俗亂字。 《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𠀤鑾去聲。紊也。 《爾雅·釋詁》亂,治也。 《說文》从乙。乙,治之也。 《玉篇》理也。 《書·臯陶謨》亂而敬。 《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又《盤庚》亂越我家。 《梓材》厥亂爲民。 《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 《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 《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 《書·周官》制治於未亂。 《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又兵寇也。  又事未定之時。 《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 《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又樂之卒章曰亂。 《論語》關雎之亂。  又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又《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 《註》橫流而濟之也。 《書·禹貢》亂于河。 《詩·大雅》涉渭爲亂。  又《韻補》叶力眷切,音戀。 《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又叶力敬切,夌去聲。 《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

『扶』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符。 《說文》佐也。一曰相也。 《揚子·方言》護也。 《郭璞註》扶挾將護。 《論語》顚而不扶。 《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 《註》以義自助也。  又緣也。 《晉語》侏儒扶盧。  又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又姓。 《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又《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又與𩖬通。大風也。  又《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夫。 《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 《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又幼小貌。 《揚子·太𤣥經》赤子扶扶。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 《註》伏,蒲北反。 《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 《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又《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 《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又叶房尤切,音浮。 《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危』

《唐韻》魚爲切《集韻》《韻會》虞爲切,𠀤僞平聲。 《說文》在高而懼也。从厃,人在厓上,自卪止之也。 《徐曰》孝經,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故从卪。 《玉篇》不安貌。 《廣韻》疾也。隤也,不正也。  又《禮·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 《註》危,欲毁害之也。  又屋棟上也。 《禮·喪大記》升自東榮,中屋履危。 《疏》踐履屋棟高危處。  又《韻會》宿名。三星。 《左傳·襄二十八年註》𤣥武之宿,虛危之星。  又《書·禹貢》三危旣宅。 《韻會》三峗,山名。通作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