泝:通“溯”,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舶都被阻隔不能行驶。
泝:通“溯”,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舶都被阻隔不能行驶。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顺着,照着:~岸(靠近江、河、湖、海一带的地区)。~海(靠海的一带)。~街。~途。~线。 因袭相传:~革(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习(因袭历来的习惯)。相~成习。~袭(依照旧例行事)。~用。 边:边~。坑~。河~。 在衣服等物的边上再加一条边:~个边。
逆水而上。后作“溯”。《玉篇•水部》:“泝,逆流而上也。” 流向;朝向。《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暢九垓,下泝八埏。” 航行。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十九引《三蒼》:“泝,亦行也。” 追溯;推究。后作“溯”。漢班固《典引》:“矧夫赫赫聖漢,巍巍唐基,泝測其源,乃先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恶寒貌。《素問•皮部論》:“邪之始入於皮也,泝然起毫毛,開腠理。”
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隘,可伏兵”。 拦挡:~挡。~隔。~拦。~力。~挠。梗~。劝~。~击。~抑。~滞。~难(nán)。~塞(sè)。 艰难:道~且长。
《廣韻》桑故切《正韻》蘇故切,𠀤音訴。與㴑溯同。 《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順流而下曰泝游。 《左傳·文十年》楚子西沿漢泝江。 《註》沿,順流。泝,逆流。 又向也。 《張衡·東京賦》泝洛背河。 又與遡通。《詩·秦風》遡洄從之。
『阻』《唐韻》側呂切《集韻》《韻會》《正韻》壯所切,𠀤音俎。 《說文》險也。 《廣韻》隔也。 《易·繫辭》德行恆𥳑以知阻。 《詩·秦風》遡洄從之,道阻且長。 又《商頌》罙入其阻。 《周禮·夏官·司險》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 《釋名》山巇曰險,水隔曰阻。若泛言則山水通用。 《集韻》同岨。 又《釋名》水出其後曰阻丘,此以水爲險也。 又《爾雅·釋詁》阻,艱,難也。 《書·舜典》黎民阻饑。 又止也。 《讀書通》通作沮。 《詩·小雅》亂庶遄沮。 《禮·儒行》沮之以兵。 《正字通》𠀤與阻同。 又《左傳·隱四年》州吁阻兵而安忍。 《註》阻,恃也。 《史記·秦本紀》阻法度之威,以督責於下。 又《玉篇》疑也。 又《廣韻》憂也。 又與淹通。 《史記·魯世家》勤勞阻疾。 《註》徐廣曰:阻作淹。 又《廣韻》《集韻》𠀤莊助切,音詛。 《廣韻》馬阻蹄。 《集韻》行不正也。本作跙。亦作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