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门持钵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án mén chí bō
成语注音 一ㄢˊ ㄇㄣˊ ㄔˊ ㄅㄛ
成语简拼 ymcb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沿門持鉢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成语示例


明·洪应明《菜根谭》:“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


成语典故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明 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亦作“沿门托钵”。《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你若借了这事向亲友各家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就大不是我的意思了。”钱锺书《围城》七:“现在我真是无家可归,沿门托钵,同事和学生全瞧不起的。” 见“沿门托钵”。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仰息他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顺着,照着:~岸(靠近江、河、湖、海一带的地区)。~海(靠海的一带)。~街。~途。~线。 因袭相传:~革(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历程)。~习(因袭历来的习惯)。相~成习。~袭(依照旧例行事)。~用。 边:边~。坑~。河~。 在衣服等物的边上再加一条边:~个边。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途径,诀窍:~径。~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 量词:一~大炮。 姓。

拿着,握住:~笔。~枪。~牢(把稳)。 遵守不变:坚~。~久。~操(保持节操)。~之以恒。 主张,掌管:主~。~平。~国。~重。~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对待,处理:~身(对待自己)。~盈。~胜。 扶助:支~。撑~。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子。饭~。茶~。乳~(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持』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𠀤音治。 《說文》握也。 《廣韻》執也。 《詩·大雅·鳧鷖序》持盈守成。 《疏》執而不釋謂之持,是手執之也。 《禮·射義》持弓矢審固。 《史記·秦始皇紀》大吏持祿取容。  又把持也。 《史記·酷吏傳》寧成爲任俠,持吏長短。  又軍持,汲水具,梵語也,猶華言缾。 《陸游詩》遊山雙不借,取水一軍持。 《註》不借,草履名。  又《正韻》𨻰知切,音馳。義同。  又叶𨻰如切,音除。 《古隴西行》淸白各異尊,酒上玉華疏。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