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峥萧瑟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幽雅恬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zhēng xiāo sè
成语注音 ㄏㄨㄥˊ ㄓㄥ ㄒ一ㄠ ㄙㄜˋ
成语简拼 hzx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泓峥蕭瑟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幽雅恬静。


成语示例


泓峥萧瑟不可言,周遭水木亭轩。清黄遵宪《诸君子约游后乐园》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成语典故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清 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洪朋洪刍洪炎》:“《写韵亭诗》泓峥萧瑟,不可言喻。”引申指幽雅恬静。清 黄遵宪《诸君子约游后乐园》诗:“泓峥萧瑟不可言,周遭水木围亭轩。” 并列 形容诗文意境深远。也指环境幽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清·黄遵宪《诸君子约游后乐园》诗:“~不可言,周遭水木围亭轩。”△褒义。多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或用于形容环境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水深而广。 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一~清泉。一~水。

〔~嵘〕a.高峻、突出,如“山势~~”;b.不平凡,不寻常,如“~~岁月”。

弦乐器,似琴。长近三米,古有五十根弦,后为二十五根或十六根弦,平放演奏:鼓~。 矜持端庄的样子。 〔~~〕a.形容轻微的声音;b.形容颤抖。 洁净鲜明的样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宏切,音宖。 《說文》下深貌。一曰水淸貌。 《郭璞·江賦》極泓量而海運,狀滔天以淼茫。  又水名。 《春秋·僖二十一年》宋公及楚人戰于泓。  又龍泓,水名。 《陝西通志》龍泓有二,一在飛龍峽,一在天井山。  又《韻補》叶烏光切,音汪。 《易林》羽翮病傷,無以爲疆。宋公德薄,敗于水泓。

『瑟』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𠀤音璱。 《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 《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今文作瑟。 《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 《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書·益稷》搏拊琴瑟。 《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衆多貌。 《詩·大雅》瑟彼作棫。 《傳》瑟,衆貌。  又《集韻》矜莊貌。 《詩·衞風》瑟兮僩兮。 《傳》瑟,矜莊貌。 《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 《箋》瑟,潔鮮貌。 《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 《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𢴼𢴼,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 《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 《註》幾瑟,韓愛子。 《釋文》几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又《韻補》叶式吏切,音試。 《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