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血捶膺


   形容悲痛到极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ì xuè chuí yīng
成语注音 ㄑ一ˋ ㄒㄩㄝˋ ㄔㄨㄟˊ 一ㄥ
成语简拼 qxc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泣血搥膺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悲痛到极点。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没有气力,拗他不过,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成语典故

膺:胸。形容悲痛到极点。《官场现形记》一一回:“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 连动 哭泣得眼中出血,捶打胸脯。《官场现形记》11回:“索性躺在楼板上,~的一直哭到半夜。”△用于形容悲痛到极点,程度比“泣涕如雨”更深。→泣血涟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小声哭:~诉(哭着控诉)。抽~。哭~。涕~。 眼泪:饮~。~下如雨。~血(a.流眼泪没有声,像出血那样;b.指在丧事期)。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敲打:~衣。~鼓。~打。~拓。~挞。~楚(古代的杖刑)。~胸顿足。

胸:义愤填~。 接受,承当:~选(当选)。~赏。~受。荣~。 讨伐,打击:~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泣』

《廣韻》去急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及切,𠀤音湇。 《說文》無聲出涕也。 《徐鉉曰》泣,哭之細也。 《禮·檀弓》泣血三年。  又《集韻》力入切,音立。猋泣,疾貌。  又與澀通。血凝不消也。 《素問》寒氣容于背兪之脈,則血脈泣。

『血』

《唐韻》《集韻》《韻會》𠀤呼決切,音泬。 《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 《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 《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 《易·說卦傳》坎爲血卦。 《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 《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 《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 《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 《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捶』

《唐韻》之累切《集韻》《韻會》《正韻》主橤切,𠀤錐上聲。 《說文》以杖擊也。 《魏志·何夔傳》加其捶扑之罰。  又擣也。 《禮·內則》欲乾肉則捶而食之。或从木作棰。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義同。  又《集韻》《韻會》都果切《正韻》都火切,𠀤音朵。與揣同。 《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 《註》玷捶鉤之輕重。玷音點平聲。捶或作㪜。 本作𢴹,省作〈扌𠂹〉。通作搥。

『膺』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於陵切,音應。 《說文》胷也。 《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胷,修下而馮。  又《爾雅·釋言》親也。 《禮·少儀》執箕膺擖。 《註》膺,親也。  又《正韻》當也。 《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 《傳》膺,當也。  又受也。 《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 《註》膺,受也。  又《韻會》馬帶也。 《詩·秦風》虎韔鏤膺。 《傳》膺,馬帶也。  又《大雅》鉤膺濯濯。 《傳》鉤膺,樊纓也。  又《增韻》擊也。  又《集韻》於證切,英去聲。胷也。 《禮·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釋文》徐邈讀。  又《釋名》膺,壅也。氣所壅塞也。 《正字通》黃庭經,舌下𤣥膺生死岸。陶弘景讀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