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横流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shuǐ héng liú
成语注音 ㄏㄨㄥˊ ㄕㄨㄟˇ ㄏㄥˊ ㄌ一ㄡˊ
成语简拼 hsh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洪水橫流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成语示例


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成语典故

横流:水溢出河道到处乱流。形容大水暴涨,泛滥成灾。《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臣闻洪水横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又用以比喻邪道横行。鲁迅《文化偏至论》:“盖往之文明流弊,浸灌性灵,众庶率纤弱颓靡,日益以甚……此正犹洪水横流,自将灭顶。” 主谓 形容大水泛滥成灾。也比喻邪道横行。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汜滥于天下。”《三国演义》23回:“臣闻~,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贬义。多用于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大:~水。~大。~福。~荒。~亮。 大水:山~。蓄~。分~。 姓。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洪』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 《說文》洚水也。 《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又大也。 《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又水名,在東郡。 《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又澤名。 《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又《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 《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 《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又射洪,縣名。 《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又州名。 《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 《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又山名。 《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又《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  又姓。 《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又通作鴻。 《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又《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水』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