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洪:大。也作“红”。大火炉里放上一点雪,立刻就融化。比喻领悟极快。语本《景德传灯录.潭州攸县长髭旷禅师》:“石头曰:‘汝见什么道理便礼拜?’师曰:‘据某甲所见,如洪炉上一点雪。’” 偏正 大火炉中投进一点雪,雪即刻融化。比喻悟性高,易接受,改变快。《醒世恒言》卷12:“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多用于人的领悟能力方面。→醍醐灌顶 ?一窍不通。也作“红炉点雪”。
大:~水。~大。~福。~荒。~亮。 大水:山~。蓄~。分~。 姓。
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普通用煤火发热,有用煤气、电力的:~子。~火。锅~。熔~。~火纯青(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地)。 古同“垆”,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借指酒店。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花。~山。~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洗去,除去:报仇~恨。为国~耻。平反昭~。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涕而顾晏子”。 姓。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𠀤音紅。 《說文》洚水也。 《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又大也。 《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又水名,在東郡。 《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又澤名。 《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又《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 《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 《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又射洪,縣名。 《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又州名。 《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又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 《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又山名。 《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又《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 又姓。 《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又通作鴻。 《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又《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炉』《篇海》俗爐字。詳爐字註。 《玉篇》洛乎切,音盧。火爐也。 《范致能詩》何如田舍火爐頭。
『雪』《唐韻》《集韻》相絕切《韻會》《正韻》蘇絕切,𠀤音㡜。 《說文》本作䨮。凝雨。 《元命包》隂凝爲雪。 《釋名》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 《埤雅》雪六出而成華,言凡草木華五出,雪華獨六出,隂之成數也。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廣韻》除也。 《韻會》洗也。 《莊子·知北遊》澡雪而精神。 《戰國策》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 又《廣韻》拭也。 《家語》以黍雪桃。 《史記·酈食其傳》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又小雪、大雪,𠀤節𠋫名。見《後漢·律曆志》。 又山名。 《後漢·明帝紀註》天山卽祈連山。一名雪山。 又陽春白雪,古曲名。 又姓。 《正字通》明洪武中巡𥳑雪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