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移失所


   犹言流离失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ú yí shī suǒ
成语注音 ㄌ一ㄡˊ 一ˊ ㄕ ㄙㄨㄛˇ
成语简拼 lys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英文 be on the stree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流离失所。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成语典故

犹流离失所。《清史稿.世祖纪二》:“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见“流离失所”。《清史稿·世宗纪二》:“自后有~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挪动:~交。~植。~刻(过一段时间)。~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民。迁~。转~。~樽就教(端着酒去别人跟前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 改变,变动:~居。~易。~情(变易人的情志)。~动。潜~默化。 旧时公文的一种,行文不相统属的官署间:~文。檄~。

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违背:~约。~信。 找不着:迷~方向。 没有掌握住:~言。~职。~调(tiáo )。 没有达到:~望。~意。 错误:~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色。

处,地方: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移』

《唐韻》弋支切《集韻》《韻會》余支切《正韻》延知切,𠀤音匜。 《說文》禾相倚移也。 《六書故》移秧也。凡種稻先苗之後移之。  又《說文》一曰禾名。  又遷也。 《韻會》今遷徙之迻借作移。 《書·多士》移爾遐逖。  又《廣韻》易也,延也。 《博雅》轉也。 《書·畢命》世變風移。 《禮·大傳》絕族無移服。 《疏》在旁而及曰移。言不延移及之。  又《玉藻》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 《疏》移謂靡匜搖動也。  又《廣韻》遺也。 《博雅》移,脫遺也。  又官曹公府不相臨敬,則爲移書箋表之類也。 《前漢·公孫弘傳》弘乃移病免歸。 《註》移書言病。 《後漢·光武紀》於是致僚屬作文移。 《註》文書移於屬縣。  又姓。 《風俗通》漢弘農太守移良。  又山名。 《水經注》沅水源出許山,流注於熊溪,熊溪南帶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風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名。  又通作施。 《前漢·衞綰傳》劒者,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 《如淳註》施,讀曰移。言劒者人所好,故多數移易貿換之也。  又《集韻》《韻會》𠀤以豉切,音異。 《禮·郊特牲》以移民也。 《註》移之言羨也。 《疏》以蜡祭豐饒,皆醉飽酒食,使人歆羨也。  又《曹植·鷂雀賦》雀得鷂言,意甚不移目如擘椒,跳蕭二翅。 《註》移,遷也。  又《集韻》敞𠇍切,音侈。 《禮·表記》衣服以移之。 《註》移讀如水汜移之移。猶廣大也。  又叶牛何切,音俄。 《楚辭·七諫》淸泠泠而殲滅兮,溷湛湛以日多。梟鴞旣以成羣兮,𤣥鶴弭翼而屛移。

『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所』

《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𠀤數上聲。 《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又處所。 《詩·鄭風》獻于公所。  又《商頌》及爾斯所。  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 《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又《召誥》王敬作所。  又語辭。 《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又誓辭。 《論語》予所否者。 《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又指物之辭。 《禮·檀弓》其高可隱也。 《註》謂高四尺所。 《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 《註》幾所,猶幾許也。 《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 《註》里所,猶里許也。  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又叶襄里切,音徙。 《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