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漂卤


   卤:通“橹”,大盾牌。血流得能将橹浮起来。形容死伤极多。亦作“流血漂忤”。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ú xuè piāo lǔ
成语注音 ㄌ一ㄡˊ ㄒㄩㄝˋ ㄆ一ㄠ ㄌㄨˇ
成语简拼 lxpl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流血漂滷
成语英文 so much blood being shed as to float the pestles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卤:通“橹”,大盾牌。血流得能将橹浮起来。形容死伤极多。亦作“流血漂忤”。



成语示例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有余力而制其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山策》:“此战之于伊阙,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成语典故

血流之多,可以把大盾漂浮起来。比喻战场上伤亡极重。《史记.秦始皇本纪》:“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卤( ㄌㄨˇ lǔ 鲁):通“橹”,大盾。 连动 卤,通“橹”,大盾牌。流的血把盾牌都浮起来了。形容死伤极多。《史记·秦始皇本纪》:“秦有余力而制其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多用于描写战争场面。→血流成河 流血浮尸。也作“流血漂杵”。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型。~脂。~压。~糖。~迹。~汗。~泪。~洗。~书。~雨腥风。~海深仇。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统。~缘。 喻刚强热烈:~性。~气方刚。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浮。~流。~没(mò)。~移。~泊(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亦作“飘泊”)。~零。~沦。~游。~萍。

用水加药品使物品退去颜色或变白:~白。~染。 用水冲去杂质:~洗。

〔~亮〕a.好看,如“长得~~”;b.出色,如“这件事办得~~”。 方言,事情、账目等落空:那事没什么指望,~了。

制盐时剩下的黑色汁液,味苦有毒。亦称“盐卤”、“苦汁”。 浓汁:~汁。~面。 用五香咸水或酱油等浓汁制作食品:~虾。~豆腐。 通“鲁”,鲁莽。 通“橹”,大盾。 通“掳”,掠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血』

《唐韻》《集韻》《韻會》𠀤呼決切,音泬。 《類篇》祭所薦牲血。从皿,一,象血形。 《釋名》血,濊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 《關尹子·四符篇》一爲父,故受氣于父,氣爲水。二爲母,故受血于母,血爲火。 《易·說卦傳》坎爲血卦。 《疏》取其人之有血,猶地有水也。 《禮·中庸》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  又《大戴禮》血者猶血。 《註》血,憂色也。  又《山海經》兪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 《註》謂染玉可以作光彩。  又《詩·鄭風·茹藘疏》陸璣云:茹藘,一名地血。  又《韻補》胡桂切,叶音惠。 《劉向·九歎》晉申生之離讒兮,荆和氏之泣血,吳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橫廢。  又《毛詩古音攷》音綌,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宋玉·高唐賦》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已實。

『漂』

《唐韻》匹消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招切,𠀤音飄。 《說文》漂,浮也。 《書·武成》血流漂杵。  又動也。 《前漢·中山靖王傳》衆煦漂山。  又與飄同。 《詩·鄭風》風其漂女。 《傳》漂猶吹也。  又漂漂,高飛貌。 《賈誼·弔屈原賦》鳳漂漂其高逝。  又寒也。 《馬融·長笛賦》正瀏漂以風洌。 《註》瀏漂,淸涼貌。  又《杜篤·論都賦》漂槩朱崖。 《註》漂槩,謂摩近之也。  又《集韻》𤰞遙切,音猋。與瘭同。疽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妙切,音剽。水中擊絮也。 《史記·淮隂侯傳》竟漂數十日。 《集韻》或作𣿖。  又水名。 《山海經》隗山南有山,漂水出焉。 《註》漂,音票。  又漂撇,餘響少騰相擊之貌。 《王褒·洞簫賦》吟氣遺響,聯緜漂撇。  又《集韻》匹沼切,音縹。義同。  又浮也。 《說文》本作𤄚。 《廣韻》亦作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