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漂浮在空中的云;翳:遮蔽。浮云遮住太阳。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的光明,但时间不会太长。
汉·孔融诗:“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比喻奸佞之人当道。汉孔融《临终诗》: “谗邪害么正,浮云翳白日。” 翳(yi): 遮蔽。参见:○浮云蔽日 见“浮云蔽日”。后汉·孔融《临终诗》:“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桥。~力。~标。~萍。~泛。~沉。漂~。~光掠影。 表面的:~皮儿。~土。~雕。 空虚,不切实:~夸。~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躁。 暂时的:~记。~支。 可移动的:~财。~荡。~吊。~动。 超过,多余:人~于事。 呈现,涌现:~现。~想。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脉。
用羽毛做的华盖。 遮蔽,障蔽:荫~。~蔽。~障。~然。 掩蔽物:“兵不解~”。 眼角膜上所生障碍视线的白斑:白~。 古同“殪”,树木枯死,倒伏于地。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班。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某一天:纪念~。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时候:春~。往~。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特指“日本国”。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罘。 《說文》氾也。 《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 《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 《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 《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 《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 《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 《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 《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 《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 《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 《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 《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又羅浮,二山名。 《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 《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 《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 《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云』《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 《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又運也。 《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 《註》云:運動貌。 又狎昵往復也。 《詩·小雅》昏姻孔云。 《朱傳》云:旋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 《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又語助。 《詩·小雅》伊誰云憎。 《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𨻰倉北坂。 又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又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 《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又云云:山名。 《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又云爲。 《易·繫辭》變化云爲。 又姓。漢云敞。 又與芸同。 《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 《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又紛云:興作貌。 《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 《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又《韻補》叶于先切,言也。 《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云。 《說文》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轉形。 《廣韻》河圖曰:雲者,天地之本。 《元命包》隂陽聚爲雲。 《易·乾卦》雲行雨施。 又《詩·大雅》倬彼雲漢。 《傳》雲漢,天河也。 又《爾雅·釋親》仍孫之子爲雲孫。 《註》言輕遠如浮雲。 又《周禮·春官·大司樂》舞雲門大卷。 《註》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大卷。 又《史記·黃帝紀》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 又澤名。 《書·禹貢》雲土夢作。 又《左傳·定四年》楚子涉睢濟江,入于雲中。 《爾雅·釋地》楚有雲夢。 《疏》此澤跨江南北,亦得單稱雲,單稱夢。 《司馬相如·子虛賦》雲夢者,方九百里。 又《拾遺記》蓬萊山,亦名雲來。 又郡縣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雲縣。 又雲中郡。 又姓。 《正字通》縉雲氏之後。唐雲洪嗣。明雲衢,雲岫。 又叶于員切。 《𨻰琳·馬瑙勒賦》初傷勿用,俟慶雲兮。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說文》通作云。 《唐韻》王權切《集韻》《韻會》《正韻》于權切,𠀤音圓。 《說文》物數也。 《徐鉉曰》古以貝爲貨,故數之。 又《玉篇》官數。 《史記•平原君傳》願君卽以遂備員而行矣。 《前漢•尹翁歸傳》責以員程。 《註》師古曰:員,數也。 又《正韻》周也,幅員,亦作幅隕。 《詩•商頌》景員維河。 《傳》員,均也。與幅隕同。 又《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𠀤音雲。 《廣韻》益也。 《詩•小雅》無棄爾輔,員于爾輻。 《傳》員,益也。 又地名。 《前漢•匈奴傳》前將軍出塞千二百余里,至烏員。 又通鄖。 《前漢•古今人表》員公辛。 《註》師古曰:員讀曰鄖。亦與云通。 《詩•鄭風》聊樂我員。 《釋文》員,本亦作云。 《商頌》景員維河。 《箋》員古文作云。 《釋文》員,毛音圓,鄭音云:二音皆可讀。 又《集韻》于倫切《韻會》爲贇切,𠀤音筠。 《集韻》人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行人子員。 又《廣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𠀤音運。 《廣韻》姓也,前涼錄有金城員敞,唐有棣州刺史員半千。 《韻會》伍員,人名,後人慕之,爲姓。○按《左傳•昭二十年》伍員,《釋文》本音云。楊愼曰:陸龜蒙詩,賴得伍員騷思少,誤讀平聲。此說非也。員字平去二音皆可讀。 《玉篇》《廣韻》作貟。
『翳』《廣韻》《正韻》於計切《集韻》《韻會》壹計切,𠀤音殪。 《說文》華蓋也。 《廣韻》羽葆也。 《急就篇註》翳,謂凡鳥羽之可隱翳者也。舞者所持羽翿,以自隱翳,因名爲翳。一曰華蓋,今之雉尾扇,是其遺象。 又《周語》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 《註》翳,猶屏也。一曰滅也。 又《揚子·方言》翳,掩也。 《註》謂掩覆也。 《廣雅》翳,障也。 《廣韻》隱也,蔽也。 《類篇》䕃也。 又《詩·大雅》其菑其翳。 《傳》木立死曰菑,自死爲翳。 又《廣韻》雨師謂之荓翳。 《史記·司馬相如傳》召屏翳。 《註》雷師也。 又《玉篇》鳥名也,似鳳。 《山海經》北海之內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鄕,名曰翳鳥。 《註》鳳屬也。 《屈原·離騷》駟玉虯而乗翳。 又《潘岳·射雉賦序》習媒翳之事。 《註》媒翳者,所隱以射者也。 又《廣韻》烏奚切《集韻》煙奚切,𠀤音鷖。義同。 又《集韻》《韻會》一結切《正韻》於歇切,𠀤音謁。 《左思·魏都賦》桃李䕃翳。叶音咽。
『日』《唐韻》《正韻》人質切《集韻》《韻會》入質切,𠀤音𦨙。 《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 《博雅》君象也。 《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 《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又《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說卦》離爲火爲日。 《周禮·天官·九𡣕註》日者天之明。 《禮·祭義》日出於東。 《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 《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 《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 《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又《書·舜典》協時月正日。 《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又《洪範》五紀,三曰日。 《傳》紀一日。 《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又《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 《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又《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 《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又《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 《註》日,往日也。 又《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 《註》皆典歷數者。 又《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𠋫時日,通名日者。 又《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又《韻補》叶而至切。 《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 《類篇》唐武后作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