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漂在水面上,与“沉”相对:~桥。~力。~标。~萍。~泛。~沉。漂~。~光掠影。 表面的:~皮儿。~土。~雕。 空虚,不切实:~夸。~华。 不沉静,不沉着:轻~。~躁。 暂时的:~记。~支。 可移动的:~财。~荡。~吊。~动。 超过,多余:人~于事。 呈现,涌现:~现。~想。 中医指脉搏浮在肌肤表层:~脉。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刺画花纹:~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➊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温和:~火。~静。~雅。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科。 掩饰:~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姓。
技能好,灵敏:~妙。~思。~劲。~干(gàn )。精~。轻~。乖~。心灵手~。~发奇中。 美好:~笑(指美好的笑貌)。 虚伪(特指语言):~言。~诈。~辩。~言令色。 恰好:~合。~遇。恰~。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说:细~。低~。
告诉:不以~人。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罘。 《說文》氾也。 《論語》乗桴浮於海。 又順流曰浮。 《書·禹貢》浮于濟漯。 又濟涉腰瓠曰浮。 《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 《註》浮,瓠也。 又溢也,過也。 《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又先時曰浮。 《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又輕也。 《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又浮浮,氣烝貌。 《詩·大雅》烝之浮浮。 又雨雪盛貌。 《詩·小雅》雨雪浮浮。 又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又浮沉,無定之意。 《詩·小雅》載沉載浮。 又《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 《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又水名。 《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又山名。 《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又《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又羅浮,二山名。 《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又石名。 《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又天浮,星名。 《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又《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又《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又《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又《韻補》叶符非切,音肥。 《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錯畫也。 《玉篇》文章也。 《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文,文字也。 《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 《疏》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 《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文,猶美也,善也。 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有文辭也。 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 《註》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
『巧』《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絞切,敲上聲。 《說文》技也。 《廣韻》能也,善也。 《韻會》機巧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 《山海經》義均始爲巧,倕始作下民百巧。 又《增韻》拙之反。 《韻會》黠慧也。 《老子·道德經》大巧若拙。 《淮南子·主術訓》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 又《廣韻》好也。 《詩·衞風》巧笑倩兮。 又《韻會》射者工于命中曰巧。 《孟子》知譬則巧也。 又《廣韻》僞也。 《詩·小雅》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傳》出言虛僞,而不知慚於人。 《禮·月令》毋或作淫巧。 《註》淫巧,謂僞飾不如法也。 又《廣韻》苦敎切。 《集韻》《韻會》《正韻》口敎切,𠀤敲去聲。義同。 又叶去九切,音糗。 《前漢·司馬遷傳》聖人不巧,時變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