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枯干;烂:朽烂。海水干涸;石头朽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或不可能实现。多用作誓言;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也作“石烂海枯”。
金 元好问《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极言经历时间的长久,一般都作盟誓之用。明代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海枯石烂,此恨难消;地老天荒,此情不泯。” 并列 大海干枯,岩石碎烂。形容天长日久,万物改变。金·元好问《西楼曲》:“~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多用于男女盟誓时,反衬情意永远不变。→天长地久 地老天荒 海誓山盟。也作“海涸石烂”、“石烂海枯”、“石烂江枯”、“石泐海枯”、“水枯石烂”。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
『枯』《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 《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石』《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