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明浸昌


   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n míng jìn chāng
成语注音 ㄐ一ㄣˋ ㄇ一ㄥˊ ㄐ一ㄣˋ ㄔㄤ
成语简拼 jmj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浸:渐渐;明:显明;昌:兴盛,繁荣。逐渐明显至于昌盛。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不可不循,浸微浸灭,不可不慎。 《南齐书?崔慧景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浸明浸昌之道,虚心以改。”


成语典故

并列 逐渐显露进而达到昌盛。《汉书·董仲舒传》:“上嘉唐虞,下悼桀纣,浸微浸灭~之道,虚心以改。”△褒义。常用于写事物显露昌盛的情景。→蒸蒸日上 ?浸微浸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泡,使渗透:~泡。~透。~种(zhóng )。~渍。~没(mò)。沉~(亦称“浸沉”)。 逐渐:~染。~渐。~润。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睿智:英~。贤~。~君。 视觉,眼力:失~。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泡,使渗透:~泡。~透。~种(zhóng )。~渍。~没(mò)。沉~(亦称“浸沉”)。 逐渐:~染。~渐。~润。

兴盛:~盛(shèng)。~乐(lè)(兴盛康乐)。~明(兴盛发达)。~隆。 善,正当:~言(美言,正当的话)。~言无忌(直言无隐)。 古同“菖”,菖蒲。 古同“猖”,凶猛。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浸』

《唐韻》《集韻》《正韻》𠀤子鴆切,音祲。漬也。 《詩·曹風》浸彼苞稂。  又潤也。 《詩·小雅》浸彼稻田。  又漸也。 《易·臨卦》剛浸而長。  又沒也。 《史記·趙世家》城不浸者三版。  又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 《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 《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又通作湛。 《禮·內則》湛諸美酒。  又《廣韻》七林切《集韻》千尋切,𠀤音侵。浸淫,漸漬也。 《王褒·洞簫賦》浸淫叔子遠其類。 或作濅寖。

『明』

《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鳴。 《說文》照也。 《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 《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 《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 《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 《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 《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 《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 《傳》明明,察也。 《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 《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 《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 《詩·小雅》不可與明。 《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 《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 《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 《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叶謨郞切。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叶彌延切。 《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浸』

《唐韻》《集韻》《正韻》𠀤子鴆切,音祲。漬也。 《詩·曹風》浸彼苞稂。  又潤也。 《詩·小雅》浸彼稻田。  又漸也。 《易·臨卦》剛浸而長。  又沒也。 《史記·趙世家》城不浸者三版。  又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 《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 《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又通作湛。 《禮·內則》湛諸美酒。  又《廣韻》七林切《集韻》千尋切,𠀤音侵。浸淫,漸漬也。 《王褒·洞簫賦》浸淫叔子遠其類。 或作濅寖。

『昌』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𠀤音倡。 《說文》美言也。 《爾雅·釋詁》昌,當也。 《書·大禹謨》禹拜昌言曰。 《傳》昌,當也。  又《博雅》盛也。 《書·仲虺之誥》邦乃其昌。 《傳》國乃昌盛。  又《詩·鄭風》子之昌兮。 《傳》昌,盛壯貌。  又《詩·齊風》猗嗟昌兮。 《箋》昌,狡好貌。  又《說文》一曰日光也。詩曰:東方昌矣。○按《詩·齊風·雞鳴》作東方明矣,朝旣昌矣。與《說文》所引不同。  又物也。 《莊子·在宥篇》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 《註》司馬云:百昌猶百物也。  又《儀禮·公食大夫禮》昌本。 《註》昌,蒲。本,菹也。  又《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 《註》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𠀤居,以成天象。  又《集韻》尺亮切,音唱。倡,或作昌。